玩手机耽误了啥?

现在批评“低头族”的人少了,为什么?因为原来批评的人现在也加入了,谁会自己批评自己呢。

不过话说回来,当初那些包括专家都担心的,关于玩手机会减少阅读时间和社交频率的问题,会不会因为批评的人少了就自然消失?亦或是那些本来就是些伪问题呢?

其实,历史上每次出现新媒体,都会改变我们的社交和阅读方式,而且每次都伴随着批评和担忧。

比如,现在令人想往的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读书方式,也曾认为是种反社会的行为。

事情是这样,欧洲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书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通常的读书方式是大家聚在一起,由一个人大声朗读,那是种非常有仪式感的集体活动。但等到书籍大量印刷后,人们开始习惯一个人低着头静静的看,和现在的低头族没啥区别。于是当时的公知们也是痛心疾首的大声疾呼,认为印刷术让文明沦丧。可事实是,因为书多了,看书的人也多了,知识由此得到了快速的普及,文明不仅没有沦丧,反而是由此更加昌明。

同样道理,现在随手机而来的碎片知识并没有让人变得肤浅,反而是让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开始了“轻阅读”和“浅阅读”,由此循序渐进,大概率会逐渐增加阅读能力,进而加入深度阅读的队伍。那么那些原本的深度阅读者,会不会变肤浅呢?大概率不会,就像人的眼界一旦开阔就很难再欣赏俗媚一样。

还有社交,手机也没有减少社交,不仅强关系(家人、同事、好朋友)没有减少,反而那些弱关系(远亲、同学、一面之缘加个微信的“朋友”)也会因为社交平台的便利,变得更加亲密了。

既然新技术这么好,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反对和担忧的声音呢?英国有个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总结了三条定律:第一条,所有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正常世界的一部分;第二条,所有在我青少年时期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力量;第三第,所有在我35岁以后诞生的科技,都是对文明的威胁和挑战。此言可谓道尽天机。

其实,每次技术革命,本身就是对传统和权威的颠覆,因此就一定会有反对和担忧,害怕变得反不如从前。然而事实却一再证明,技术进步从来都是弊大于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