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防治绝招』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蛋白质和(或)热量不足而造成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皮下脂肪减少、体重下降、水肿、肌肉萎缩以及生长发育停滞,常伴有全身各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除能量、蛋白质不足外,本病还常件有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多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近年来城市发病巳逐午减少,但农村发病情况尚未明显下降属儿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引起本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长期伙食喂养不合理:摄入饮食的质和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或偏食导致各种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缺乏,或过食使小儿消化能力不能承受.影响吸收功能。

2.消化系统及消耗性疾病的影响:如迁延性婴儿腹泻或双糖酶缺乏、肠吸收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先天性唇裂、腭裂、幽门肥厚性狭窄等畸形,麻疹、肝炎、结核等急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等均可造成投入量减少,代谢及消耗增加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
    3.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多产、双胎者生后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多,而他们的消化功能又相对较弱,易患营养不良。

有哪些症状
    病初体重增长减慢,随病情加重体重不增,甚至下降,久之身长也低于正常值。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根据症状的轻重将台养不良分为以下3度。
    1度: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15%—25%,腹部脂肪层变薄,捏起皮下脂肪其皱沂的厚度为0.4—0. 8厘米,躯干部的皮下脂肪层亦变薄;皮肤颜色正常或稍苍白,弹性尚好;肌肉稍松弛;身长、体温及一般精神状念尚无明显改变。

2度:体重比正常个均体重减少25%—40%,腹部皮下脂肪测量其厚度在o.4厘米以下,胸背部脂肪减少,肋骨及脊柱显著突出,四肢及臀部脂肪减少,面部亦较消瘦;皮肤苍白弹性差;肌张力低下;原来能站立或行走的小儿变为不能站立或行走;体温偏低且有波动;神经系统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对食物的耐受力差;免疫功能低下。
    3度: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4D%以上,身高也低于正常儿;此时全身的皮下脂肪层都已消失,额部多皱纹,须部及颧骨突出,须部成长方形,似老人貌;皮肤呈灰白色,弹性消失,捏起皱折不易展平;头发干枯无华,呈棕红色,细而脆,易脱落;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四肢挛缩;体温一般低于正常,且不稳定,遇有小病则忽高忽低,严重感染时体温亦可不升,脉搏弱而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呼吸表浅,精神极度萎靡,食欲低下或消失,对食物的耐受力更差,
稍有不慎则引起呕吐或腹泻;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大于3岁者分为轻、重两度。
    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15%—30%,皮肤苍白,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松弛.精神疗状轻微.易疲劳。
    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体重30%以上,皮肤明显苍白,弹性很差,皮下脂肪明显减少或消失,肌肉严重松弛,精神萎靡、不安或呆滞都很明显。

如何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喂养史和急、慢性疾病史,即可做出诊断。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枸杞子5—9克.茯苓3—9克,党参9克,山药9克,熟地黄6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6克。
    *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嗜食异物,加草豆蔻6克,乌梅6克,黄芪9克;
    *口渴,盗汗.去获谷.加麻黄根6克,天花粉9克;
    *鼻7L红赤,咳喘,加批把叶6克,百部6克;
    *口舌生疮,饺间烦躁,加竹叶3克,木通9克;
    *下痢,加白头翁12克;
    *腹痛,加使君子9克;
    *日久发热不迟,加地骨皮9克
    *阳虚,加炮干姜3克;
    *厌食,加鸡内金9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小儿营养不良

基本方二
    鲜羊肝500克,白术150克,桑螵蛸150克,茯苓100克,山药100克,鸡内金100克,甘草30克。
    羊肝蒸熟晒干炒黄,桑螵蛸去硬皮切成蚕豆大炒黄.白术、茯苓、山药、鸡内金、甘草均文火炒黄。以上共为细末,过细筛备用。服法:1—2岁每次2—3克,3—4岁每次4—5克,5—6岁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用于小儿重度营养不良。

有哪些单验方
    1.鸡内金30克.神曲100克,麦芽100克,山楂100克,研细末,每次3克,日服3次,糖水调服。
    2.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份,加青黛5%,共研细末空腹服3—9克,连服1个月。
    3.大蟾蜍1只,去头足内脏,以砂仁研末,纳入腹中缝口,黄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极细末.每次服0.5—1.5克,每日2—3次。
    4.炙穿山甲30克,炙鳖甲30克,炙龟板30克,生山药90克,生山楂90克,黄芪60克,鸡内金60克,红参30克,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随饭或温开水冲服,l--2岁每次服1.5克,2--6岁每次服2克,6岁以上可适当增加药量,一般连服3个月左右。

特别提示
    1.应以蛋白质食物为主,除母乳外,可添加牛奶、代乳粉、蛋类豆浆、鱼,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蔬菜、水果等。
    2. 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母乳不足者可给予脱脂乳,豆浆或母乳化奶粉,一会随消化功能好转再逐渐添加全乳,肝泥,肉末等,植物油(熟豆油、花生油,麻油)含有必须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可逐步增加。
    3.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4.注意气温变化和居住环境,随时增减衣服。消瘦和长期卧床患儿被褥应柔软干燥,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
    5.营养不良小儿易因缺乏多种维生素,出观口腔疾患,因此,必须做好口腔请洁卫生,并在2次喂奶间给予少量开水,防止口腔炎与霉菌感染:发现鹅口疮,可涂1%龙胆紫;对口腔黏膜溃疡,可吹敷锡类散。

(0)

相关推荐

  • 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是什么

                     小儿营养不良症状 常见症状 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逐渐出出消瘦,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 ...

  • 营养不良的表现是什么

    语音内容 一.消瘦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多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之后体重逐渐下降.患儿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直到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面部皮肤皱缩松弛,头发干枯,四肢 ...

  • 『儿科病防治绝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 ...

  • 『儿科病防治绝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订喷嚏所喷出的飞沫传播.冬春季多见,6个月至5岁小儿最易患病,6个月以内小儿由于从母体获得免疫力,不易得此病.一次患病,终身免疫. ...

  • 『儿科病防治绝招』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患者以1-5岁的儿童居多.     本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在出疹功1周和出疹后2周内,可通过口.咽.鼻.眼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 『儿科病防治绝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疙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奇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疙疹急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相同.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 ...

  • 『儿科病防治绝招』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也可单独发生在唇及口周皮肤,牙龈上较少见,有自限性.多见于1-3岁的小儿,终年可以发生,但冬季多见.病毒在 ...

  • 『儿科病防治绝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后使腮腺发炎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源是患儿及隐性感染者,自腮腺肿大前6日开始玉腮肿消退前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患者主要为儿童以及青少年 ...

  • 『儿科病防治绝招』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白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累及肝脏.目前已知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甲型肝炎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其余各型主要通过输血及注射器传播.     小儿肝炎大多预后良 ...

  • 『儿科病防治绝招』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表现为弛缓性肌肉麻痹.病情轻重不一,轻度无瘫痪出现,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大部分病例可治愈, ...

  • 『儿科病防治绝招』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叮咬而传播,多见于夏秋季和10岁以下儿童,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有哪些症状     1.  高热:初起体温多在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