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得解

宋代段子:科举在传统社会太重要了,所以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感叹;《儒林外史》说到范进中举,他竟能发了神经。这故事说到赵哲得到举人资格,主人公马上就把女儿嫁了他,现在话讲,投资一只潜力股。

【原文】

鄱阳县吏李某,乾道四年七月,梦出城过东岳行宫,道上见故同列抱文牍从中出,告曰:“此本州今秋解试榜,来书(按:“书”字疑误。)岳帝。”李问:“吾所亲及乡里何人预荐?”曰:“但有君巷内赵哲一人耳。”梦中思之,无此子,以为疑。其人曰:“赵医秉德之子也。”李曰:“此吾近乡,熟识之。渠名中兴,非哲也。”曰:“吾言不妄,君当自知之。”送(“送”字疑误。)去。时此吏死数年矣。
李异之,出诣赵,欲话其事。遇诸涂,赵曰:“吾已纳保状。夜梦人相劝云:'朝廷方崇太平之业,而子尚名中兴,又与国姓同,不可,能易之乃佳。’吾甚惑此梦,今将谋之朋友。”李大笑,具道所见,使改名哲,且曰:“子若荐送,吾以女嫁子。”是岁,哲果登名于春官,李遂纳为壻。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樊氏生子梦||郭教授||后土祠梦||汪会之登科||太平宰相||范砺无佛论||黄炎司法

【白话语音文字版】

鄱阳(江西地名)有个姓李的县吏,他在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七月的一天,梦到出城,经过东岳行宫,在道上遇见了过去一位同僚抱着文牍档案从东岳行宫里出来,告诉他说:“这是本州今年秋试获得预荐的举人榜单,我来东岳大帝这里报备。”李某问:“我的亲朋故旧还有乡里什么人得到预荐了吗?”同僚吏说:“名单上只有君巷里住的赵哲一人。”李某在梦中寻思:君巷里没有叫赵哲的,于是说出自己的疑问。那人说:“就是赵秉德医生的儿子呀!”李某说:“他是离我很近的乡人,很熟悉,他名叫赵中兴,不叫赵哲啊。”那同僚说:“我没骗你,你自然会知道是怎么回事的。”送走这位同僚官吏后,李某意识到,此人已死好几年了,他心里感到惊异。
李某于是出门去拜访赵家,准备跟他们说这个梦。走着走着,他竟然在半道碰上了赵中兴,赵说:“我已经交纳了家保状(类似科考政审材料)。夜里梦到有人劝我说:'现在朝廷提倡太平,你还叫中兴,而且你又姓的是国姓(赵),这样不好,如果能改名最好。’这个梦正让我困惑呢,现在出门找朋友参谋一下,准备改个名儿。”李某听罢大笑,跟赵中兴说了自己的梦,让他改名为赵哲,还说:“如果你真得到荐送了,我就把女儿嫁你。”当年,赵哲果然获得举人资格,能去参加省试了,结果李某把赵哲纳为自己女婿。
【祥宏点评】:得解jiè,指的是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资格,可以去京城参加省试,也叫预荐、荐送。得解是人生喜事之一,下一步就是登第,所以李某会把女儿嫁给赵哲;这是很典型的梦征故事,不同的人做了相关的梦,而且内容切合;东岳行宫,是泰山东岳庙在各地的“分号”,传统来说,东岳大帝负责人间诸事,当然也包括每个人的功名前途;家状,又叫家牒、家保状,是士子参加乡试预先提交的参考资格审查材料,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政审”,只有经过初步核查通过,士子才有资格参考,家状要求列明考生个人信息、家庭基本情况、有否犯罪前科、是否僧道等等,只有无犯罪、非僧道才可参加科考;春官,礼部的别称,因为省试又称“礼部试”,名登春官指的就是有资格参加省试;所说的“太平之业”指的是宋孝宗经过几次“北伐”,进展不大,于是调整朝廷政策,强调与金人的和平共处,所以有人暗示赵哲,他原来“中兴”的名字不符合当前形势,才建议改名。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1-梦中谁做主-现场交流)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