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甲状腺没点问题,真不好意思说体检过了。

专家门诊

给您权威参照

警惕过度治疗。
海上柳叶刀

医界外科牛人聚集地,你身边的手术专家。
5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众所周知,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这年头,甲状腺没点问题,真不好意思说体检过了。

通常都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一个个来说。

1

首当其冲的,是甲状腺激素异常,要么甲亢,要么甲减。

如果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多了(甲亢),人体会有一个高代谢的状态,可能会有多食/消瘦/怕热/多汗/眼球突出/激动易怒等表现;与之相对应,如果分泌少了(甲减),儿童会出现发育迟缓或是呆小症,成年人则会厌食/乏力/怕冷/反应迟钝或其它代谢降低之后的症状。

当怀疑甲状腺激素浓度异常时,前往医院做一套“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颈部超声”的检查,就能够明确诊断。

明确之后,该补的补,该减的减,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的药物治疗将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没啥大问题。

2

除了甲亢或者甲减,很多人体检出来还会有“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表述。

很多人一看到“病变”二字,仿佛就觉得是得了绝症一般,更何况这样的病变之前还有“弥漫性”这样的三字咒语,更是感觉人生了无生趣、来日无多了。

其实这样的描述很常见,这只是甲状腺B超的一种描述性结论而已,并无任何指向,更遑论会影响生命了。

B超检查甲状腺主要是反映结构问题,检查报告上对于见到的病变描述,多见的有“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这两种。

结节比较好理解,这是甲状腺中出现了一个或多个团块状结构。而“弥漫性病变”则是甲状腺中并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结节,整个甲状腺的超声画面呈现一种均匀增高或减低的表现,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平常见到的雾霾天气的感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却又是均匀分布的。

对于B超上出现“弥漫性病变”这样的改变,绝大多数是提示甲状腺内出现了炎症性改变,如果有兴趣的话通过病理活检可以见到甲状腺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

3

还很多人体检后会发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后面总有着向上的箭头,数值也高得吓人。

不用担心,这可能是桥本甲状腺炎,这个时候需要少碘饮食,并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再啰嗦几句,桥本氏甲状腺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理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此病初期以甲亢或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主,尽管该病不会马上造成生命危险。

桥本氏甲状腺炎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疗法,一般是监控甲状腺功能,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甲状腺素药片。

4

最后我们来看看越来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

良性的就不浪费口舌了。

数据表明:甲状腺癌确实越来越“多”——全球五大洲12个国家或地区1960~2007年的癌症登记数据提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稳步上升。以我国香港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到2007年,男性发病率从约1.5例/10万人,增加到约2.5例/10万人;女性则从约5例/10万人上升至超过8例/10万人。

可以看到,甲状腺癌不但越来越多,而且可能是“富人病”—— 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高收入国家发病率都是中、低收入国家的2倍多。

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目前它在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5。

发病率攀升可能反映了筛查手段的进步,更多早期患者被发现,但“微小癌”不必恐慌。

如果仔细分析甲状腺癌发病率一路走高的原因,会发现竟然可能是件“好事”:随着我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提高,以及医学筛查诊断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以往被忽略的病情“浮出水面”。比如,以超声为代表的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微小癌(小于1厘米)的检出率。

大量“微小癌”的检出有意义吗?举个典型例子。1999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全面肿瘤筛查政策,直接提高了接受甲状腺检查的人群比例,甲状腺癌发病率自此开始猛增。2011年,韩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是1993年的15倍,接受筛查的人越多,甲状腺癌发病率也越高。并且大部分新发病例的肿瘤直径均小于1厘米。然而甲状腺癌死亡率却没有巨大波动。

事实上,早有研究提出,至少三分之一的甲状腺癌是隐匿且微小的,并不会对患者的寿命造成影响。部分低危型微小癌不需要手术切除,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就可以。

在上文12个国家或地区统计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尽管发病率一路攀升,但甲状腺癌死亡率却是一路下降的。

【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刀先生】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