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行正远奸佞——《论语》悟读【380】

国之治理,唯中且正。

《论语》第十五篇第十一章:

【原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历法),乘殷之辂(lù,天子所乘之车,殷车由木制成,朴实),服周之冕(miǎn,礼帽,华美),乐则《韶》(舜乐,尽善尽美)、《舞》(同《武》,武王乐曲,尽美不够尽善),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

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很淫秽,谄媚的人很危险。”

【悟读】

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此楹联是雍正帝据大唐名臣张蕴古“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一句改动而成,他亲题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故此阁又名“勤政亲贤”阁,他还亲笔题写“中正仁和”匾,所谓“君子养心,中正仁和”。可见他深知治国之艰,唯中且正,志在仁和,养心为首。

本章“颜渊问为邦”的背景是,“身处危邦,身处伪邦,颜回问如何为邦?”我们须把'为’的谐音字'危、伪’置换到“颜回问为邦”之中来作理解。

夫子的回答,讲到了治理国家的六件大事,即:一,行夏时;二,乘殷辂;三,服周冕;四,乐则《韶》《舞》;五,放郑声;六,远佞人。

夫子之重点,其中之深意,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国之治理,意在制度,行中远佞

“行夏时”,“乘殷辂”,“服周冕”,“乐《韶》舞”,看似取之历法器物,其实在乎礼乐;制度构建,有建有毁,“夏时”、“殷辂”、“周冕”、“《韶》舞”是建构部分,“郑声”、“佞人”则是毁弃部分。建构之标准在于“正、实、中”、尽善尽美;毁弃之原因在于“乱、伪”。这就彰显了夫子在制度上的择善是从,既不轻视,亦不抱残守缺。

或以为儒家重人治,不尚制度,此言大谬。读此章,足见夫子重人而不废制度,制度建废及其标准甚明。

从本章来看,夫子主张继承历代政制之优,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着周朝的礼帽,音乐用《韶》《舞》,其实是希望建设一个有序有礼的国家。

其二,夫子的核心还是要恢复华夏文化的主体地位

华夏族有自己的夏令、殷辂、周冕,有自己的高雅音乐《韶》《舞》;唯有这些标志还在,才称得上是华夏之邦。

可以说,夫子之一生,始终走在了“复兴礼乐”的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