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柔时光
慢生活,是一种心态。柔时光,是一种感受。活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节奏,让快乐如影随形。
“慢生活、柔时光”如今已悄悄地变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对退休老年人而言。
慢生活,主要不是状态,而是一种心态。柔时光,重点不是计时,而是一种感受。
早在1986年,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发起并推行了“慢食运动”,提倡人们正确进食,享受美味佳肴。没想到以此拉开了一系列慢生活方式的序幕。这是针对快节奏、高压力的现实生活的反思,提醒生活在高速度发展时代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慢下心来关注心灵、关注周边、关注未来。慢生活的风潮,之所以从欧洲开始,迅速风靡全球,是因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在征服新冠疫情之后,人们的这种感受尤为明显。我退休之后尽管还在做事,但已逐步感受到了慢生活、柔时光的轻松与惬意。其实,慢生活、柔时光并没有固定模式,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久久为功,使之“节奏慢下来,效率提上去,心态平下来,健康升上去”。
慢饮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吃饭均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尽可能让唾液量增加,使唾液里的蛋白质进到胃里之后有效反应,生成蛋白膜,吸收营养,保护胃肠。我一日三餐的习惯做法是,或一边与家人、同事轻声闲聊,一边慢慢进食;或一边收看电视新闻、欣赏美妙音乐,一边独自享受美食,从不求快,既营养了身体,也营养了思想。我的几位早年从港务、交运系统“扛大包”出身的同事,习惯于吃饭狼吞虎咽,虽然步入老年后也想改变一下“吃相”,但至今难敌“习惯成自然”。诚然,他们很欣赏我从容淡定的进食好习惯。
慢阅读——除了一般快速浏览报刊和微信之外,我最享受的是慢慢阅读纸质和电子文章的经典。我常常是独享满屋清寂,手捧半盏香茗,就像一尾自由且勤奋的鱼儿,在书海中任意遨游。抓住一段段智慧的“金句”,寻觅一个个深刻的思想,适时做笔记、写点评、作积累,让精神的果实依照自然的节奏慢慢成熟。
慢运动——坚持慢慢地散步和笃悠悠地游泳。我坚持多年的散步习惯是“饭后百步走”,欣喜地走出了消化的顺畅、肠胃的舒服和身体的协调。至于游泳,作为几十年的爱好,我开始有意识地从动作快频率演变成了动作到位且泳姿标准的低频率,但速度并不慢。我的一个老年泳友,提出同我自由泳比赛。其依仗体力尚好,自由泳高频率,用劲很大,但划手十几下才到达短池边。我则不慌不忙,低频率、慢动作,自由泳划手八下就触壁了。泳友问我如何做到,我笑答,“欲速往往晚达,快与慢是一种辩证关系啊”。
慢旅游——如今,旅游已不是奢侈品,而是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旅游最大的好处是,在某种机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生活和人生。有一次,我乘坐豪华游轮出海旅游,在船上游泳池爽游之后,我在甲板的躺椅上舒服地久久地享受着阳光的抚慰,欣然发现了久违的感动:天是这样蓝,云是这样白,海是这样碧,生活是如此美好,我理当通过慢生活好好汲取天地精华和人间精髓。之后,我外出旅游,都尽量避免“赶场式”的走马观花,闲心慢慢赏读“无字之书”,感受柔时光的奥妙。
慢生活是一种观念更新,柔时光方能活出生活的质量。无论是“食、读、动、游”还是其他活动,慢生活、柔时光强调的是一种意境。意境贵在感悟。生活,活出自己的风格才好;日子,过出自己的特色才美;脚步,走出自己的节奏才欢。
慢生活、柔时光当然不是退休老年人的专利,对上班族来说,把高质量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变得宽裕,同时尽可能精心谋划好丰富的业余生活,也就是一种慢生活、柔时光。
让快乐如影随形吧。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