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声名狼藉的诗人——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与 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唐高宗时期的骁卫郎将,有三绝:书法、文辞、神力。当年禅定寺有一牛力大无比忽然疯狂,宋令文听说后跨进牛栏,生生把疯牛的颈骨折断。
宋之问春风得意之日,已是武则天皇后实握朝政之时。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公元681年,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入仕后善于投机,其诗风与王勃、杨炯等完全对立,追求靡丽精巧,多为粉饰太平之作。
公元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宋之问跻身五品学士。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赐锦袍。后见宋之问《龙门应制》诗中“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的赞赏之语,武后又把东方虬的锦袍转赐给他。此中予夺,既反映了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也表现了宋之问这时的创作方向,对他的声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武后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宋之问与阎士隐等多代工张赋篇入集,倾心媚附。书成,于长安二年( 703年)迁司礼主簿。
但是文人骨子里多存有羞耻之心,宋之问挣扎过、彷徨过,厌倦过,他最后逃离官场,隐居别业。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当朝者开始秋后算账,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其间他写下《度大庾岭》。宋之问已经年过半百,次年春便悄悄逃还洛阳,其中写下著名的《渡汉江》。
他旧习不改,出卖好友。探知张伸之与王同皎等谋诛宰相武三思时,告密,得以擢任鸿胪主簿。
公元 707年,太子杀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探获赏识。由于他倾附安乐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进言中宗,公元 709年将他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此间写下《江南曲》。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谋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宋之问被贬到钦州,他路过大庾岭无限感慨,写下《题大庾岭北驿》。
公元710年,李隆基赐死宋之问。
宋之问为人不堪,传其因诗杀人。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 (651-680年),汝州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诗以歌行见长,写下著名的《代悲白头翁》,其中名句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读之觉得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因诗杀人'。这只是传闻,不足信也。刘希夷死时约为680年,此时宋之问34岁,然其名声远远大于刚刚29岁的刘希夷,他没有必要去痛下杀手。
宋之问代表作:
1.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 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3.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