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2

②嗟乎!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今之众人,其圣人也远矣,师。是故圣,益愚。圣人所以,愚人之所以为皆出于此
【译】唉,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很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
师道之不传久矣: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句中表停顿,“欲人之无惑难矣”“其出人远矣”同。
出人也远矣:出人,超出一般人。
犹且从师犹且,尚且、还。而,表示承接。焉,可作句末语气词,无实在意义;也可作代词,代指老师。
其下圣人也远矣,学于师:亦,也。而,表转折。
是故圣:是故,因此。益,更加、越发。
圣人所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皆出于此:其……乎,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吧”。
古今异义:
今之众人(一般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表原因,……的原因)
词类活用:
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尊师学习)
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学于师(以……为耻)
是故益圣,益愚/为,为(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状语后置句:而耻学师(于:向)
                                           
子,择师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矣。童子之师,授书而习其句读者,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不解,小学遗,吾未见其也。
【译】(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就会)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身,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的人,不是我所说的传授他道,解答他疑惑的人。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或译为“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高明之处”)。
子:其,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
择师教之:而,表目的或承接。
于其身也:于,对。其,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身,自己。
耻师焉:则,表转折,译为“却”。
矣:惑,糊涂。
童子之师:彼,那。
书而习其句读者:之,指童子。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或,有的;前一个“或”指代“句读之不知”,后一个“或”指代“惑之不解”。焉,句中表停顿,不译,后同。
小学遗: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却、反而”。
通假字:焉(同“否”)
古今异义: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词类活用:
耻师焉(耻:以……为耻。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焉(名词作动词,从师)
学而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也(可以认为是形容词作名词,明智之处)
判断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不是)
宾语前置句:句读不知,惑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0)

相关推荐

  • 语文:人教版-高中1年级-必修3-师说 教学设计 教案

    课文原文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 师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师说韩愈[唐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huò)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劝学》3(完结篇)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劝学》2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劝学》1

    [题解]选自<荀子>,有删节.<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劝,鼓励. 本文为&l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4(完结篇)

    ④亭西有岱祠[cí],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译]日观亭西面有岱祠(东岳大帝庙),又有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3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2

    [补充第一小节分析] [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 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4(完结篇)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3

    ③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2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1

    [题解]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