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丨中篇小说连载《民商》1
中篇小说连载《民商》1
作者:酒仙
一
早上十点。
记者小玲听到自己名字后,竟一下子哭出声来,“太过份了,我们都干十年了,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太过份了!”她不停哭诉道。
“我们刚来时还是单身,现在全都拖家带口,往后这日子还怎么过呀?”正雄也愤然附合。
那几年,各行各业中的人们都活得十分憋屈。紧接着,人们开始表述各自看法,怨诉声、哭泣声不由响起。一时间,会场秩序不由大乱,气氛也开始紧张了起来。原老社长兼总编则抚额静言,一副痛心的样子。
新任社长和总编却格外冷静,他们等大伙儿发泄够了之后,才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语调沉痛地再三解释,鉴于报社持续几年亏损,上级要求精兵简政,领导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可大家的情绪,却仍难以平静下去。
到这份上,几位领导只好一齐起立,一再向大家鞠躬致歉之余,并不断检讨自己工作上的失误,甚至说自己无能。接下来,他们还劝说大家,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及早解脱谋求出路为上。而对这次被裁4名男女记者,他们还当众宣布,报社将给予一定安抚金外,还一再表示今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还可以回来找他们帮下忙,比如说推荐个新工作什么的......
令人奇怪的是,建明在此却十分平静,仿佛这次裁员与己无关,自己也根本无所畏似的。他怎会这样呢?参会人员内心都有这种想法。
会议结束之后,小玲便质问他说,“建明你刚才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建明便耸了耸肩,再一脸悲凄地摇摇头,示意自己也很无奈。
正雄却接过话题说,“操这闲心干啥?人家肯定是有出路了嘛!”
建明便紧走几步,赶忙与其分开。
正雄、小玲和其它被裁记者,仍继续表诉着自己的不满,一边愤愤然走出底楼大厅。
谁也没留意到的是,当年曾把他们一一招来报社,并不辞辛劳将他们培养成一名合格记者的老总编,此时却独自站在一个令人难以察觉的角落,一边目送几个原先自己最为欣赏的下属走出报业大厦,一边不住地摇头叹息......
报业大厦门外,大街上车来人往,各种声音交汇成一片喧嚣。
二
建明一回到家,便一躺身在床上沉沉睡去。
建明是在回城两年后,经同事介绍和妻结识的。那时,她还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或许是太专注于教师工作,她书教得虽好,但那手文章却怎么也写不好。身为语文教师,却连文章都写不好,还怎么去教学生?她常这么样想,对建明便很钦佩。加之那几年记者还为普通人所高看,便称建明大记者。相处不到半年,她便催促建明把婚结了。而当肚皮隆起之后,她在家还一反在校时冷艳的样子,连称自己腹中胎儿是小记者,小记者以后长大了,将来肯定要成一名大记者!
建明则被弄得啼笑皆非,接下来干记者工作时,也就更加有劲之余,他还特意叮嘱江华,还得象一开始那样,千万不能让妻子知道自己是报社临时招聘记者。
如今,建明和几位报社临时招聘记者,全都被报社解聘了,再不是记者了,自己该怎么去向妻解释呢?
傍晚,儿子是妻接回来的。等妻将一家三口晚饭做好,再把他叫醒之时,建明才想起,自己到家之后便一觉睡到现在,连中午饭都没吃。他接下来只有闷声吃饭,怎么也不敢与妻子的目光对视......
建明失业后,内心难免有些懊恼。同样是记者,要裁咋不一起裁?为什么偏偏是我们少数这几个人呢?为什么人家是编制内记者,我们就偏偏不是?十年来,大家都干一样的工作,谁也不比谁差,那些有关系、有后台、有名牌大学学历者,为什么就没裁呢?
他虽有妻室,可自己身为男人和一家之主,有些话,还真不能跟妻直说。他内心也深知,象妻这种整天跟一帮娃娃打交道的女人,现实生活中一旦遭遇到一丁点挫折与困难,难免茫然失措,再给自己再闹出一些新的麻烦与烦恼。
然而,建明失业的事,还是被妻知道了。她第二天下班回来,便铁青着个脸嚷嚷说,“建明过来我问你件事?”
“什么事请说!”建明忙从电脑跟前回过神来回说。
“我问你,我嫁给你八年了,从一开始到现在,你必须给我说清楚,你是不是一直在欺骗我?”妻质问说。
“没有,我没有欺骗你嘛!”建明回说。
“还没有?刚才我在街上遇到江华,他什么都跟我说了,你还想抵赖?”妻继续质问道。
面对妻子那怒不可遏的样子,建明一时间手足无措,无言以对。
“闹了半天,我今天明白,你在报社干的是临时招聘记者,是临时工啊?”
“我没骗你,报社领导原先说,只要我们好好干,以后有政策了,是可以转正的!”建明还想解释,“谁知现在……”
接下来,沈桦却冷静下来,她继而一边抽泣一边怨怪说,“好了,什么都别说了,都怪我当初没看对人!现在,你好自为之吧?!”
建明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内心好不愧疚。
他接下来又升起一股冲动,想打电话去把江华狠狠骂上一顿,可最后一想又觉得没这个必要。自己失业一事,怎么能怨怪别人呢?就算江华不说,妻子最后也会什么也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他这么样想,接下来也就放下了手机。
三
说实话,自他刚来报社几天后,他才明白自己仅为临时招聘对象,报社一旦不满意或不需要了,便可以马上辞退。积虑已久,他后来也曾考虑过,自己一旦被解聘后,将如何化解这方面所带来的种种不利与恶果。
他原本师范学院毕业,按说毕业之后,去干教书育人这份工作,这本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可到他毕业之时,用校领导的话来说,那几年大、中、小城市教育系统中,教师缺口还不算大,一些地、县学校,却师资紧张不已。当地教委领导便挤身而来,会同院校领导一起,动员学生去那些偏远地区工作。当时,建明和一些天真的同学,都为他们口中那神奇美丽地方迷住了,没怎么细想就把名报了。
事后,父亲曾为他这一决定大发其火,说他,“读书读憨掉了,被人骗了都不知道!”。
可他接下来趁父亲去上班时,却还是独自收拾行装来到了云县。
接下来,事实果如父亲所料,建明来到云县不久便后悔了。他原先还以为,自己一来之后,就留在这样一个风景秀美的边疆小城工作。哪知几天后,自己和一道前来的几位新教师,却被分到离县城更远的乡村学校中去。
那时候乡村学校办学,经费还归地方政府承担。当地财政状况不好,办学经费便严重不足。时间已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了,许多乡村学校房舍,却还是六、七十年代所建的一些砖瓦房。教师工资也都不高外,一些拿着更低工资的代课老师也参杂其中,一边忙教书一边种责任田,并巴望着能早日转正,继而享受到国家正式教师待遇。
建明所去中学,离镇中心农贸市场还有二公里,商贩很少之外,平时买菜也不方便。学校老师为节省生活开销,不仅在校园空地上搞种养,一日三餐大多自己动手。
许多年轻教师嫌食堂饭菜难吃,常几人约一起自己做饭吃。有两次,建明刚走进教室,学生们竟轰然大笑起来。接下来便有学生提醒说,他鼻子黑了。建明这才想起,自己收洗碗筷时抹了一下脸部,把鼻子弄脏了。连鼻子都擦不干净,还当什么教师?建明一来便闹出了笑话。
那时别的年轻教师都忙于谈恋爱,建明却每天独来独往,有些落落寡合。
为排遣郁闷,建明教书之余,开始写短文打发时间。好在那时,这偏远乡村世界中,也有着许多让人感到新奇的人和事。三年下来,建明不仅写下许多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投到省内外一些报刊去时,居然得以顺利发表。在这偏僻落后的地方,一时间就连校长、老师与学生们都说,学校是不是要出现一位象语文课本上的文学家了?
而当建明一门心思钻进文学世界,并为之入痴入迷之时,接下来又为无法上网愁苦了。他工作后,随着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报刊杂志已开始用电子邮箱收稿。因学校离县城远,还不通网络。建明用电脑写好稿子,发稿却得去县城网吧。写作,得阅读大量资料与讯息,没网络怎么行呢?
也就这时,一则报社招聘记者的消息,使他坐网吧里不仅马上便将自己的简介发过去,而当两月后收到电话录用通知时,迫不急待的他,匆忙间竟连个招呼也不打便独自返回了省城。
事后证明,建明于写作方面,他是有过人天赋的。自来报社以后,无论新闻采写也好,或人物专访也罢,就是那上百人的会议纪要,被同事们戏称为键盘侠的他,都能用笔记本电脑飞快地记录下来,回报社后再稍作改动便能马上付印。
“我儿子当记者了,看看,这是他写出来的报纸!”每当报纸发行,父亲总要去向人炫耀说。
那时,报社记者中,无论正式或临时招聘者全都一样,全按采用稿件多少计酬,同事们常这么说他,“建明悠着点儿,活儿都被你一人干完了,我们吃啥去?”
老总编对他更是称赞不已,每当报社有什么重大采访,通常只放心让他来担当。
如此一晃数年过去……
后来,让建明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强大和新媒体的涌现,所在报社不仅订阅人数在一天天减少,最后连广告业务也开始下滑了起来。他刚来时,凭着自己那手又快又妙的文章,最高时每月收入八千很正常。可到近两年,眼看儿子都进了小学了,家庭开销也多了,他却连三千块都拿不到了。
“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办啊?”妻知道后,开始流露出忧愁。
“现在报社都这样,过段时间也许会好一点吧?”建明只好宽慰她说。
与此同时,报社记者开始有人辞职。他有一要好同事江华,转投一家大企业后,就劝他也别在报社干了。可那时的建明,或许已习惯了记者这份工作,加之能经常得到父亲的接济,竟还舍不得挪窝。那时的他,文笔又十分了得,报社没活儿干,打着报社记者旗号的他,还背着领导和同事,去帮一些影视公司搞搞编剧,或帮一些老板写点软文搞搞网络宣传,再不就是去帮那些老干部写写回忆录。建明在这方面还能挣点钱,便没把这话听进去。
建明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自己竟被报社扫地出门了,他这才后悔当初没听江华的话。
文/酒仙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酒仙: 自由写作者,散文、诗歌、小说、新闻、报告文学作品,曾载于省、市、县、区级多家文学刊物与丛书。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