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中医人生(22)
我的中医人生(24)
作者:李惠 2017年03月01
今天背诵伤寒论143条时觉得不是特别理解,于是查找资料,把热入血室证整体的理解了一遍,热入血室证的成因是在患外感病期间,或者是太阳病,或者是阳明病,在这个患外感病的时候正好来月经,或者是经水适断,就是月经刚刚干净,得了外感病。经水刚来也好,月经刚断也好,血室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就容易使外邪趁虚内入,化热和血相结,这样就形成了热入血室证。
外邪,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可以是太阳的表邪,可以是阳明的邪气。这个证候应当是女性特有的一个病证。
形成热入血室证以后,它的临床表现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并没有特别的描述出胞宫的症状,比方说月经突然中止,少腹疼痛,并没有描述出这样的症状,它所表现的却是涉及到肝经的、涉及到少阳胆经的一些临床特征。所以从证候分类和治法的角度来看,一种情况是涉及到肝经的气滞血结,一种情况是涉及到少阳枢机的不利。
血室这个特殊的器官,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少妇科病,例如:月经的失调,不孕证等,有很大一部分和肝胆疏泄失调有关,也就是说和心理因素有关。因为肝胆疏泄可以调畅情志,心理情志失调之后,容易导致月经的失调。
现在血热结于胞宫,它又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的疏泄,影响了胆的疏泄。首先血热互结,阻遏肝经气机,导致了肝经气滞血结,气滞血结以后出现了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 结胸病之前有背过,它以胸胁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而肝经是循行于胸胁部的,当血热结于胞宫的时候,热入血室,血热互结,它就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经的气机的失调,导致瘀热阻遏肝经气机,导致肝经气滞血结,于是出现了胸胁下满痛的症状,如结胸状。
结胸这个证候我们在太阳病篇谈到过,比如大结胸,是热邪和水邪结于胸胁的证候,它以胸胁脘腹的剧烈疼痛,疼痛拒按为主要临床特征。
这里的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是胸胁下满痛。另外肝是主藏魂的,当血热、血室的瘀热上扰,就出现了肝不藏魂的临床症状。
肝不藏魂它的表现就是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说胡话。不是日晡前后,如果日晡前后有谵语的话,那是阳明腑实证。这个症状是暮则谵语,是到了夜里说胡话。
我的中医人生(27)
作者:刘敏 2017年03月01日
赵某,女,59岁 原诊为不寐,失眠较前好转,能入睡,心烦纳差,舌质淡苔腻微黄,脉弦。
诊断:不寐(肝郁化火)。
拟方:小柴胡汤加栀子豉汤。柴胡30g 黄芩15g 法夏2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甘草10g 党参10g 栀子15g 淡豆豉20g 煅龙骨30g先煎 煅牡蛎30g先煎 草果10g
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热扰胸膈,心神不宁,故烦躁不得卧寐,予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予加用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予加用草果化腻苔。
栀子豉汤
病机:热郁胸膈
主症:心烦不得眠,心中懊儂,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
治法:清宣郁热。
伤寒第76条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我的中医人生(27)
周志阳 2017-03-01
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以养肝为主,加上春天肝气旺盛,也是疏通肝胆经的最佳时节。
“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我们除了要疏通肝胆经,调达肝气,还要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可以通过外出活动,多晒太阳等调养情绪的方法,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从而达到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65天(104)
2017.03.01 作者 林佳明
女性,45岁,左下腹部胀痛,白带腥臭半年,彩超检查,左侧卵巢见4.6x5.2囊性暗区,透声好,边界清,舌红,苔黄腻,脉滑,治疗清热化湿,活血散结。
四妙散加用二白治囊肿方。
回乳特效方,炒麦芽150g,神曲50g,牛肉250g,煮肉喝汤,服用一剂或是两剂即能回乳。
今天与大家讨论了桂枝汤,桂枝法也是我这段时间运用第二大类方了,加减变化很多,临床运用甚广,如一头痛患者,隐痛,以头顶部为甚,怕冷,恶风,围着围巾都还觉得有股风进来,问之,出汗吗?答:没有汗。我查腹的时候,皮肤湿,我说,这就是汗出,可见有时患者并不是很容易回答一些客观的认识,还需要医者能够严格按照四诊来,头痛的时候,欲吐,又吐不出来,舌淡苔白滴水而出,胖大舌,脉细弦,为太阳表虚合并厥阴头痛,予桂枝汤,吴茱萸汤,患者两剂,明显好转,后理中善后。
太阳表不解,常入少阳,合并少阳的主症,如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
还有临床中用的最多的柴胡桂枝干姜,患者太阳少阳太阴并病,抓住主症,口苦便溏,可以广泛用于各个系统的疾病,我用的最多的是失眠,焦虑,抑郁的患者。
桂枝汤使用的五大作用,我觉得应该紧紧抓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就能明白桂枝法的广泛使用了。
我觉得在辩合病并病的过程中,有时还是取舍不是很明晰,还是需要回到条文中反复研读及临证,这样才能更好运用。
我的中医人生(27)
陈小芳 2017年03月01日
今日学习了《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证,即桂枝汤证。阳以候卫,阴以候荣。阳脉浮,为卫中风;阴脉弱,为荣气虚。风邪袭卫,卫实而营弱故发本病。治以桂枝汤辛甘之剂。《内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生姜大枣为使。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甘草、生姜、大枣顾护中土。其服法也是遍身微汗出,汗多则亡阳,汗少病不除。“微汗出”也是一个使邪有出路,驱邪而不伤正。
我的中医人生(27)
符英 2017年03月01日
昨天学习了六经辨证是从《素问·热论》发展而来,今日进一步查阅资料,里面提及:《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只论述了部分热证,实证,证候变化只有两感一种,在治疗方法上提及汗下两法。伤寒讨论了风寒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邪正消长、表里出入、虚实转化、阴阳盛衰等多种病证及变化规律,论述了热证、实证,补充了虚证寒证;论述了两感,合病,并病。在治疗方面,包括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而且有针药并用、内服外导法等。所以说六经辨证比《素问·热论》的更完善。
我的中医人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