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小学是主角
幼小衔接,小学是主角
日前,合肥市教育局发布的《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要求,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7月16日潇湘晨报)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天地,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别。幼儿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小学以课堂和教学为主。因而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必然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不能适应小学的教学方式,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差,甚至有的孩子不愿上学。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转折期,只有经历一个过渡期,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才能够适应并接受小学生活。
如何过渡,或者说幼小如何衔接,才能实现无缝对接,需要幼儿园、学校、家庭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中小学是主角,幼儿园和家庭是配角,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学校提供的教育,学生不能适应,产生抗拒心理,则表明这种教育不是好的教育,需要调整。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投其所好,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组织教学,让教学活动适合他们的胃口,使之逐步适应小学生活,这是幼儿园和家庭无法代替的。此外,磨镰不误砍柴工,花些时间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可以使新生平稳度过过渡期。学生只有适应了小学生活,才能够专心地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入学适应教育的效果越好,过渡期的时间就越短,学生就越早地融入学校。因而,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不仅不会耽误教育教学的进度和进程,反而人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走着弯路,依靠校外幼小衔接辅导班来衔接,这与学校的失位有直接关系。更为关键的是,有的学校不是零起点教学,激化了幼小矛盾,致使许多家长不得不依赖校外辅导班来进行幼小衔接。这是甩包袱。
幼小衔接,小学是主角,要积极作为,不应消极应对,更不能失位,让幼儿园和家庭来补位,扛大梁。今年4月9日,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
新生能否适应学校,取决于学校能否适应新生。学校能否适应新生,为新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取决于学校是否坚持儿童立场。国家督学成尚荣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中指出: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新时代的学校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的立场,可是,有些学校的儿童立场不够坚定,往往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没有充分考虑学情,而是按照学校的设想,一厢情愿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这些学校必然缺乏衔接意识,不会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更不会设置“入学适应期”。
幼小衔接戏,剧情并不复杂,但主角非小学莫属。演主角,担主责,只需坚持一个立场——儿童立场,树立一个意识——衔接意识,设置一个缓冲期——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实施一种教育——入学适应教育,坚持一个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原则,追求一个目标——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热爱学校,喜欢学习。
事实上,坚持儿童立场,不只是幼小衔接的需求,而是学校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