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省悟,就坚定地执行——《学习梁漱溟•后记》
2013年的时候,我完成了《学习梁漱溟》的书稿,还就教于梁培宽先生。梁先生不仅给出建议,还推荐给中信出版社。也许是由于书稿写得有些简单吧,中信出版社没有同意出版。
我又将书稿发给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结果也未在选题会上通过。那位编辑给我的回复是:他们出版社已经出了这方面的传记。他愿意将这部书稿推荐到另一出版社。我见他推荐的是一家地方的小型出版社,便没有同意。……
总而言之,那段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而我在重新通读书稿时也发现很多问题还需深入。于是便再未联系出版社,只是陆陆续续地增加一些内容。
如今,时光又过了八年,在写关于梁培宽先生的一篇文章时,突然看到这一后记,觉得还是有点意义,故发布于此,也算那个时期的一段回忆。
——张建安 2021年7月13日午后
梁漱溟(1893—1988)
认识自己后,就该主动走适合自己的路,这样可能会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吧。
书稿写完后,我特地征询了梁培宽先生的意见。他推荐我读梁漱溟先生的《一个人的生活》。我对这篇文章已淡忘了,现在仔细去读,读了几次,反复咀嚼其中的意思,觉得很受益,也觉得对当下的许多人有益,于是增加了“如何去奋斗?”一章。
梁培宽先生还提到他父亲的厚道:梁漱溟先生从来不愿意在背后说人不好,即便在家人面前也不说。他要评论某人,就要公开地说,也希望对方知道,觉得这样就有用处,否则,你在背后说三道四,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在获得梁培宽先生的同意后,我在他编写的《梁漱溟年谱简编》基础上略有增删,置于正文之后,以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梁漱溟先生一生的大概情况。
梁培宽先生是梁漱溟先生的长子,一位很认真也很仁厚的长者,与他交往,我似乎能间接地见到梁漱溟先生。我向他深表谢意。
张建安写于通州晴暖阁
2013.7.19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