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中医越来越热,可是中医的精髓很多...

虽然现在中医越来越热,可是中医的精髓很多人却不了解,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个关于该什么时候吃“补药”的话题,注意,全文全部干货,要认真看完哦!

中医分经方派和时方派,时方派给人的印象就是擅长用补法,上千年的流传,中医似乎变成了擅长“调理”和“补益”的医学,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医圣张仲景给了我们最佳的答案,那就是,治病不要轻易用补,正常人反而需要去补!

经方大家倪海厦老师在讲《伤寒论》的时候,专门提到用“补药”的问题。他说,张仲景不谈阴虚,而温病派看什么病都是阴虚!阴虚就需要用补,因此,温病派喜欢用各种补药,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石斛、地黄、黄精、西洋参、玄参等等,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中医擅长用“补”的印象,至今如此。

倪海厦接着说,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寒热概念只有一种区分方法,即——阴盛(实)、阴亡(亡阴);阳盛(实)、阳亡(亡阳)。这是什么意思呢?阴只有盛(也叫阴实)、亡二种,没有中间状态,没有“阴虚”的情况。故而张仲景不谈阴虚,经方中很少用补药。当然,这里说的是在《伤寒论》中,而《伤寒论》是讨论疾病治疗的书。倪海厦说,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张仲景轻补、小补的时候用甘草,中补的时候加大枣、白芍,大补的时候加人参,这就结束了,这些就是张仲景用来补阴的方法和药物,而他用的阳药很多,像附子、干姜、麻黄、细辛、茯苓等,都是阳药。

既然治病用不上那么多补药,那中药里面许许多多的补药有什么存在价值?我们还需不需要补药?答案是当然需要!那应该什么时候补?倪海厦老师告诉我们,等病好的时候、身体正常的时候才可以吃补药。为什么?这反应了中医的一个思想,“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也就是在你没病的时候,正气不虚的时候,就要动手保护正气、补足正气,而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到身上了,才慌了手脚,盲目去用补药,最后适得其反!

朋友们,中医是博大精深的,今天我分享了一个关于中医如何看待用“补药”的话题,这个非常重要,不仅对各位中医师,对普通老百姓也很重要,因为现在我们明白了,当身体有症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去找中医师治疗,而不是自己找一些“补药”来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