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的拉锯-1214至1225年蒙金对河北的争夺史话!

前言

1214年3月,面对上一年怀来战役的惨败,已彻底丧失信心的金宣宗决定迁都以避蒙古军锋。于是中都燕京这座被金朝定位首都60年生涯的城市终于结束了其使命。然而金宣宗的迁都之举却未能达到避战的目标,反而引发了蒙古人的再次南下。

1214年7月,蒙古人以金朝不遵守与其约定(迁都)为名出兵攻中都。围攻七个月不克,便出兵袭扰河北企图断燕京外援。远在南京开封府的金章宗见燕京守将英勇,遂派兵支援燕京并驱逐河北地区蒙古军。然而负责驰援的金将李英部在行至霸州时遭蒙古军突袭而全军覆没。随着外援的覆灭,燕京很快就被蒙古军攻陷,金将、中都留守完颜承晖服毒自尽。中都既陷,金朝被分割为辽东、中原两部,整个王朝岌岌可危。然而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起的金朝地主武装却意外地抵挡住了蒙古军南下,坚持于河北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河北争夺战!

蒙古军攻城

一、蒙军南袭,河北地主武装的崛起!

1214年7月,蒙军包围金中都开始,为了断绝金中都守军的外援,蒙古军派出偏师袭扰整个华北地区,企图制造中都孤城的局面。这一战术的目的就纯军事角度而言绝对是必要的,令行禁止执行力极强的蒙古骑兵的确也忠实的完成了这一使命。不过虽然战术目标达到了,但是纵横河北的蒙古骑兵却又直接引起了地主阶级的反抗并造就了一个阻挠蒙军攻金的汉族地主军事集团,这是为何?

显然这与蒙古军民在物资贫乏的草原之上的清苦生活息息相关。漠北草原自古盛产牛羊而缺各类生活物资(米、盐、铁、丝等),娱乐文化较中原也极其单一。因此当蒙古大军横行当时金国繁华地区之一的河北时自然在执行战术安排的同时自然兼上了劫掠的行当。蒙古人近乎土匪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河北地区广大汉民群众的反抗。而作为封建社会基石的士绅地主则成为了河北各地反抗蒙古军入侵的头领。

这些地主武装如同近千年前反抗胡人的士族豪强一般举堡自重抵御蒙军侵扰。这些聚众而起的汉族地主武装在站稳脚跟之后逐渐走上了金末元初的历史舞台之上。并且因为他们迥异的选择引起了金末河北战场长达十余年的拉锯,为金朝的续命或覆灭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些金末地主武装有哪些人呢?张柔、史天泽、武仙、靖安民、胡天作等,他们各据一方成为了金朝抵御蒙古南侵的中坚,但亦因为金朝的态度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么在金末乱世之中他们是如何选择的呢?

金蒙交兵

二、降蒙:张柔、史天泽们的“正确选择”!

在河北众多地主武装首领中张柔、史天泽无疑是最为出名的两位。他们能够为后人所铭记无外乎做出了较为“明智”的选择,即投降蒙古。那么在金末乱世中面对蒙古人的劫掠他们为何反其道而行选择降蒙呢?这背后存在着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内因:金朝女真统治阶级对汉族地主武装的不信任。在汉族地主武装初期之时,金朝高层便有“金即以其众使为将,肯终为我尽力乎?”的质疑。正是出于这种质疑,金朝一度执行了“罢义军总领使府,以界州县”的压制策略。正是金朝的不信任之举使得诸如张柔、史天泽之类本为保境安民的地主武装首脑见金朝无望而选择降蒙。因此金朝高层的不信任之举是张柔、史天泽们投降的内因。甚至在张柔、史天泽之类已降蒙的1218年,金朝高层还认为“诸头目各执一方,厉害之重,要审处之。”金朝本已无路可退,为今之计唯有放弃前嫌充分信任河北地主武装!

寒冬夜战

外因:蒙古军悍,张柔、史天泽等无力抵挡。以张柔为例,早在蒙古第一次南下后的1213年,其便聚集乡邻亲族结寨自保,因抵抗有力一度被金朝授予定兴县令之职。而随着蒙古攻破中都,其长期征服经营之态初显,因而打击河北诸地主武装成为了蒙古人必须执行的战略。1218年,蒙军南下伐张柔部并战于狼牙岭,张柔全军覆没而被俘。面对强悍的蒙古军,张柔此刻唯有敬服,因此他果断地选择投降蒙古。张柔的降是蒙古人悍的真实体现,除此之外经略汉地的国师木华黎的优待降众之举亦使河北诸汉族地主看到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安居乐业的可能。因此军武力与怀柔促进了河北地主武装倒向蒙古。

内因与外因,金朝的猜忌与不信任加上蒙古的武力与怀柔,金末的汉族地主武装自然而然会做出弃金降蒙之举。但是这些人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个终于金朝的吗?显然并不是!

张柔被引见

三、忠金:武仙们身为金国人的忠义!

1218年,随着张柔、史天泽们的败降,金朝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彻底陷入了摇摇欲坠的境地。放任蒙古侵占河北则如同资敌,若分封汉族地主武装虽“失地”但却尚可牵制蒙军南下,河北的危机终于让金朝高层于当年底清醒。1219年2月,经多轮磋商后,金朝高层达成一致,发布了“封建九公”的诏令。

封建九公,顾名思义,即册封河北地区实力较强的九个地主武装头目以公之爵位,划定地盘期望他们能够为金朝尽忠尽心抵御蒙古南侵。河北九公皆兼宣抚使,赐号“宣力功臣”﹐统领本路兵马,有设置公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之权,可谓是一方诸侯。金朝的封公之举的确坚定了河北地主武装抗蒙的决心,其中东莒公燕宁、晋阳公郭文振、易水公靖安民所部或力战至全军覆灭或据不投降而被杀,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高阳公张甫、上党公张开坚守本部直至不支南逃,唯有平阳公胡天作、恒山公武仙见蒙军势大明哲归降保身,实则仍心向金朝准备乘机反正重归金朝。可惜,平阳公胡天作诈降之事保密不严为蒙古人所查而被杀,唯有恒山公武仙保住本部人马的同时成功瞒过蒙古人并最终成功反正为金朝争的数年喘息之机。

恒山公武仙,自1221年降蒙之日起其便有谋划叛蒙归金之计划。反正之事虽计划妥当但若无良机亦不可行,而这个良机恰恰在1225年到来了。当年位于山东的红袄军彭义斌部入河北抗蒙,武仙见秘密与其联络,约定攻击蒙古。当年趁蒙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史天倪不备将其诱杀反正。武仙反正一事保守严密事发突然的确一度令蒙古在河北的统治发生动摇,但随着蒙古强有力的反制,武仙部因此大溃不得不南投金南京。至此随着武仙的南逃长达十余年的蒙金河北争夺战落下帷幕!

败退的金军

终章:河北地主武装的反抗是金朝续命的关键!

从1215年金中都被攻破到1225年武仙南逃金南京为止,河北地区崛起的地主武装成功将蒙古人拖在了华北平原之上,这为金朝建立稳固的关河防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后续河北地区的地主武装在蒙古的打击下损失殆尽,但唯一逃脱的武仙却在后期能有以卫州为基地打出光复太原、克服潞州的高光表现,足见河北地主武装之强悍,实属蒙古征伐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少有的拉锯争夺。可以说河北地主武装是金朝续命的关键,奈何金朝高层未能利用他们制造出的空间争取更大的外援(例如获得南宋支持),因此这些努力随着金朝的覆灭最终皆付诸东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