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到你,但我看到了爱情

2015年,中国内陆观众在银屏上看到了风靡台湾的《听说》,体验到了一个没有声音的爱情世界。两位年轻男女因为误以为对方是聋哑人,相互鼓励与支持,最后迎来一个轻松、温馨、幸福的结局。我们惊叹,原来爱情也是可以这么自然、平静、励志。

其实在30年前就有一部作品,叫做《明姑娘》。

这是一个看不见彼此的爱情世界。男女主角都是盲人,在黑暗的世界里相互支持与鼓励,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光明的一面。

故事已被改编成电影及连环画作品,由多位大师竞相演绎,成为那一代年轻人(本花爸爸妈妈)的青春励志经典。

感谢文章作者的评点,将这部经典带回我们的视线。本文经《连趣网》授权刊登,感谢连环画爱好者@QIUQIU的推荐,欢迎大家多推荐优秀作品。

原标题:一日一连环,又见《明姑娘》

作者:kingwei

文章已获“连趣网”授权。

部分排版及细节有轻微调整。

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四年才能遇上一回的难得日子。就在这天,我又拿出《明姑娘》翻阅欣赏了一番。

这本连环画我曾在书店的卡通幽默漫画书架上看到过,因当时该书塑封着,再加上封面乍一看也不太像连环画,也就没引起我过多的兴趣。

后来,见到了相关介绍,我才知道这本《明姑娘》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连环画报》上刊载过的《明姑娘》,当时曾在美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等我再到书店中去寻找,发现该书已不见踪影了,直到几年前获得了一本赠书,才算如愿以偿。

出版时间

《明姑娘》连环画作品中,问世最早的要算在1983年5月号《连环画报》上刊载的,由少多改编,金城(发表时署名邵迟)绘画的《明姑娘》,当时还将第48页画面绘成彩色作为这一期《连环画报》的封面,可见《连环画报》编辑部对此的重视程度。

可这部作品与读者见面时间虽最早,却直到2007年2月才以单行本的形式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而《明姑娘》连环画单行本推出时间最晚的是2008年8月,列入人民美术出版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连环画作品选”系列的《明姑娘》,由纪元琪改编,李鸿飞绘画。

另外3本分别是: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明姑娘》,由秦节改编,钱定华、沈君蔓绘画。

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的《明姑娘》,由吴增贵改编,丁世弼绘画。

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的《明姑娘》,由孙建辉改编,吴春有绘画。

文字改编

《明姑娘》连环画都改编自航鹰的同名小说,主要是叙述了先天失明的盲人姑娘叶明明如何帮助后天失明的大学生赵灿战胜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平凡故事。用现在的话说,是一部描绘盲人不屈服命运的安排,努力奋斗的励志小说。

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曾根据小说拍摄了电影《明姑娘》,男女主角分别由张国民、张瑜饰演,并荣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

而5本同名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明姑娘》连环画,其基本的框架虽因每本连环画的篇幅不一,对原著内容的取舍上有所不同,但故事主线和重要情节都编入了连环画中。不过,长江文艺版《明姑娘》中的一段情节与其他4本有异。

这就是赵灿获悉叶明明也是盲人一节内容,在其他4本中,此事均发生在公交车让座时,而长江文艺版将此事放在了叶明明和赵灿合作烧了一桌饭菜请赵灿姐姐之时。

曾参与过电影拍摄的著名媒体人申志远曾经在个人微博中报料,当年编导组在电影拍摄的时候,每个人手头都攥着一本发表了金城《明姑娘》的《连环画报》,而画家金城的青年时代正是在这个城市生活,自然成了《明姑娘》爱情的发源地。

可以看出,金城的明姑娘角色性格和戏中的场景气氛,包括冰天雪地里的斯大林公园、嘻戏打雪仗的孩子、哈站前的俄式乘车亭,还有连接道里与南岗二区的霁虹桥,都是直接应用到了电影之中。

哈尔滨的冬天

哈尔滨的火车站

开本篇幅

《明姑娘》连环画中开本最大的黑美版为16开,人美版为32开,其他均为连环画的常见规格64开。

作品图幅最少的是金城绘的一本,只有54幅;最多是丁世弼绘的一本,有158幅;李鸿飞绘的位列第二,有126幅;另2本图幅相差不多,钱定华、沈君蔓绘的是94幅,吴春有绘的是82幅。应该说,篇幅越短创作难度越大,而一旦创作成功,其艺术表现力也会更强。

装帧设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3本《明姑娘》连环画装帧与2007年黑美版、2008年人美版的精装本《明姑娘》不是一个档次,没有可比性。但沪美、长江文艺、辽美版《明姑娘》的印刷质量在当时来说总体上还是可以的,封面设计也各有特色,孰优孰劣,连友们可自己判断,在此我不一一说了。下面,我着重对黑美版《明姑娘》的装帧设计作一评述。这次编创者在具体策划出版《明姑娘》单行本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首先对原作画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结构性重组,这一大胆的剪裁与重新排列的举动,使原作的表现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其次是装帧精美,开本采用了16开的精装,外有套式护封,并加腰封。

护封的白色面底上用灰色线条勾勒出清秀的明姑娘形象,看上去素雅明快,点缀的红色花朵很醒目。

拿出里面的精装本,封面与护封的主图是一致的,只是色彩换作了充满热情奔放感情意味的红色。该连环画从封面设计上讲是用心的,就是给人有一点类似画册的印象,当时我在书店也被误导过,没有认为这是一本连环画;第三是从绘者金城的自序中我们知道,这本新出版的《明姑娘》并不是原稿制作的,而是用当年《连环画报》刊载的印刷作品,通过电脑一幅一幅地修饰出来的,就好像是一部有年头的陈旧老电影经过数码修复后变成了一本全新的“导演剪辑版DVD”。

作品在无原稿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画面印刷质量比《连环画报》有原稿印刷的画面还要好,使25年前的旧作又焕发了光彩,能达到如此效果,也算是不易了。

绘画技法

沪美版钱定华、沈君蔓的画风认真细致,人物形象略带一丝洋味,对一些细节描绘也比较注意。

长江文艺版丁世弼的画风清劲潇洒,用线概括,笔走龙蛇,墨线虚、实、枯、润、刚、柔的各种变化,凸显了绘者的深厚功底,人物刻画有神气,气氛营造有讲究,加之篇幅较长,给绘者充分展现画技和原著情节提供了舞台。

辽美版吴春有的画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行一时,不少现代与外国题材连环画作品都运用了相似的手法,即采用粗细不等且相互交叉的短线使画面形成黑灰白的调子,整部作品线条比较硬直,在一些地方的表现上笔触有点生涩过硬的感觉。

人美版李鸿飞的笔触有点类似速写,线条走势快捷,人物结构和形态把握也算可以,就是画面看上不太精细,粗放的有点“跑马”的节奏了。

最后,来说一说金城创作的《明姑娘》,我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细节,就是在主要人物与背景之间添加了一些无规则的线条。

当初我在《连环画报》上第一次欣赏这部作品时,对绘者的这种画法也有点不太理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回过头来再一次欣赏这部作品,才体会到,这些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线条形成了人物与背景之间的一种灰调子,使实体与空间既融合又独立,强调了人物在画面中稳定的形体姿态,且呈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感与动感,这实际上是绘者刻意追求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绘者在注重人物写实外形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变形处理。这次《明姑娘》新版本还对部分图幅的整个画面或背景用银灰色和黑色作了反色处理,并将银灰色作为对画面的强调、对比,通过这些手法来求得一种形式上的新变化,来突出想表现的画面主题。

【结语】

一部在《连环画报》上刊载的作品经过25年又一次与读者见面了,这真是一件令连友们高兴的事。我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曾经刊载在当年各类连环画刊物上的连环画佳作能印成单行本,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期请回复“”,

让我们的故事连在一起。

馆花心事

“我看到你了”

- - - - - - - - - - - - - - -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