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中的绞转笔法?使用技巧有哪些?
书法中的笔法很多,一提起笔法,有些学习书法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它很神秘,另外,古人遗留下来的论述也是晦涩难懂,使得人们对笔法的理解也是难上加难,还有一些书家在讲解笔法时,各有各个解释,理解程度不一,也使笔法更加复杂。尤其是人们对绞转笔法的理解也就参差不一,进而给学习书法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在我们看看书法中的绞转笔法原理形成及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提升笔法的使用水平。
毛笔的原理
学习笔法,自然离不开对毛笔原理的理解。毛笔是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的,而笔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笔根,笔肚和笔尖。笔根是连接笔杆的部分,笔肚是存储墨液的,笔尖是用来写字的。毛笔的笔头是一个锥体,它在写字时往往与纸面产生摩擦,进而把墨液留在纸面上形成痕迹。但是,锥体部分因为是圆的,它既可以让“痕迹”产生中、侧、粗、细、轻、重等各种线性,也可以形成与书法点画所排斥的其它形状,因此,毛笔的正确使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绞转笔法的产生
绞转的笔法是由隶书的笔法演变而来的。我们知道,隶书在转折处又沿用了篆书圆转的笔法,它不像篆书那样直接使用圆转,而是在转折时采用笔锋绞转的办法完成笔法的过程,也有一些隶书的笔画,如蚕头燕尾的尾部在书写时也会用到绞转。魏晋时期,隶书向行草书转变的过程中,这样的笔法一直得到了保留,如王羲之的书法大量使用绞转用笔,使得字形圆润饱满,线质很高,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从上面的简要分析中可以得知,绞转笔法是由隶书产生的,而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大量使用。
绞转笔法的使用技巧
在书写中,绞转笔法如果能得到正确使用,则会大大提升书写效率和质量,被历来的书家所重视。其主要技巧有:
1、运腕法。在保持笔头锥体立正的前提下,用腕力和指力完成书写用笔。在遇到转折时,尽量使用腕力和指力转动毛笔,而锥体的方向、角度则要保持不变,其目的是为了使笔头保持中锋用笔。而腕力可以向外部旋转,以达到笔尖的立锋保持不变,这样以来就完成了锥体不变的姿态了。而指力的运用是通过五指的“牵引”力引发腕力的活动,以达到自如的动作。
2、运肘法。与运腕法大体相同,只不过运肘时适合于写大字,一些榜书的创作,肘力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运肘时,将毛笔由前臂向上推送,转折时,再向下拉回,但一定要保持毛笔的锥体面呈立正姿态不变,以此来实现绞转用笔。
3、捻管法。所谓捻管就是指在书写时用手指捻动笔杆的动作。捻管法主要用于隶书和篆书,甚至楷书等静态书体的书写。例如在写一个“蚕头燕尾”的笔画时,在中段后向下顿笔,接着将拇指向上搓捻,中指和无名指向胸前搓回,从而使笔管旋转,实现捻管的动作。篆书的转折时,也时常用捻管法。行草书中也有少量用法。
误区
误区1、任何书体的笔画都可使用。绞转用笔并不是不停地旋转毛笔,而是在一些主要笔画的书写中使用,如行草书的转折用笔,隶书的蚕头燕尾、撇、捺等笔画,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要用此法。
误区2、卧笔也可以绞转用笔。卧笔是指笔杆的角度并不垂直于纸面,这时使用绞转笔法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要纠正执笔姿势后才可使用。
误区3、干笔时不能使用绞转笔法。当代书法在书写时为了表现书法中的墨色效果,往往会用枯笔实现艺术效果,而这时则更要用绞转笔法来完成书写过程,以使笔肚中的墨色下注,所以绞转笔法不限于干笔还是湿笔。
误区4、与书写速度无关。使用绞转笔法时,书写速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写静态书体时,速度是可控的,而对于动态书体来说,在使用绞转笔法时,尤其要注意控制书写速度,以达到笔法的准确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