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攻下3座重镇,起了3个富含深意的名字,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谪居时,在阳明洞石棺内日思夜想,他回忆自己多年来的挫折,再结合《易经》,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大道理,从此成就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致良知”思想。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心性大开,对人生、人性、圣道、世间之事有了新的认识,窥破了人性的弱点,也体会到了人性的良善。从此,王阳明开始创办学院,讲授“阳明心学”,他试图用心学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王阳明在贵州讲学以后,使得当时“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贵州从此人文蔚起,风气大开,随之,王阳明的名气也与日俱增,传遍了大江南北。众多学子,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就为了一睹王阳明之心学要领,得其真传。
王阳明在贵州讲学后,声望越来越高,朝廷上下都注意到了他。1509年,王阳明就被派往江西担任庐陵知县,次年就被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此后官员亨通,步步高升。
1511年又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王阳明为何一下子担任多地巡抚?
这是因为当时的明朝廷实在无人可用了,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的山匪嚣张至极,官军无法剿除,尤其是横水、左溪、桶冈、涮头四地最为强悍,即便当时朝廷派了“狼兵”,也是无济于事,一时剿灭,不久又卷土重来。朝廷的镇压不力,导致山匪更加猖獗。
王阳明在前往赣州上任的路上,一边赶路,一边搜集情报。而且在前往赣州的半路上,突然遭遇山贼,王阳明淡定自若,改变船队的队形,通过武力压制和道德感化,在半路上就收降了一批山匪。
王阳明在到达赣州之前,就已经把各地山匪的概况摸透了。之前朝廷之所以屡战屡败,是因为多地的山匪彼此遥呼相应,而且在官军中还有山匪的卧底,所以官军每次行动前山匪早就做好了准备。再者之前官兵每次都是多省兵马分头围剿, 兵分多路,指挥不统一,难以彻底清除。
王阳明到任后,先是将计就计,利用山匪的卧底传递假情报,声东击西,麻痹他们。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山匪放松防备之时,突然兵临城下,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王阳明经过周密计划,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办法,用3个月的时间,先是清剿了漳南地区的山匪。然后王阳明整顿军队,改变之前军中的编制, 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络,以便军令及时上传下达。
一切准备就绪,王阳明就开始啃最难啃的几个硬骨头。横水、左溪、桶冈三个地方,桶冈的山匪最为强悍,地形也最为险峻,王阳明就先攻取横水、左溪。王阳明把士兵分为十个部分,每个部分和不同的山头对峙,以防止山匪纠结在一起,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王阳明自幼熟读《孙子兵法》,此时便派上了用场,他那极具天才般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这次剿匪中得到证明,很快横水、左溪两地就被平定。最后,进军桶冈,桶冈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王阳明见状没有硬打。
先是劝降,据史书记载,王阳明的劝降文章可谓一绝,当时看了劝降信的山匪,有很多都流下了眼泪,主动投诚。如此一来,强悍的土匪从内部就开始瓦解;而没有投降的顽固分子,王阳明便在他们争执是战是降的关头,趁其军心不稳,猛然发动进攻,大获全胜。
漳南、横水、左溪、桶冈的山匪被清剿完以后,王阳明乘胜追击,攻打涮头。涮头的匪头叫池仲容,此人极其险恶,而且手下彪悍勇猛。王阳明然先是劝降瓦解内部,同时用计调虎离山,把匪头池仲容骗出了匪巢,趁池仲容不在之时,发动进攻,群匪无首,山匪被一举攻灭。
涮头战役结束之后,王阳明深感百姓生活多难,众多山匪也是被逼无奈,所以他特意向朝廷申请免除被山匪扰乱地区的赋税,并且释放普通的山匪,免除他们欠的租赋,愿意回乡的回乡,不愿意的就地安排,给予房屋土地,让他们从良,重新做一位守法的百姓。
经过王阳明的一番作为,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多地的山匪被清剿完成,但王阳明清楚,一旦自己离开,在暗处不甘心的山匪定会死灰复燃,到时清剿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为了长治久安,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王阳明向朝廷上书,建议在之前山匪横行的重要地区设置县治。
王阳明给朝廷上的奏折,把山匪出没地区的形势分析的鞭辟入里,不仅符合百姓利益,也符合朝廷利益,于是朝廷采纳王阳明的建议,便设置了崇义、平和、和平三个县。
崇义县,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冬置县,是王阳明以“崇尚礼义”之意取其名。位于江西省西南边缘,章江源头,赣湘边界罗霄山脉东麓,隶属赣州市。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率兵成功清剿盘踞在横水、桶冈的谢志山、蓝天凤等山匪后,奏报朝廷批复,析上犹县的崇义、上堡、雁湖三里,南康县的隆平、尚德二里,大庾县的义安里建县,择定在崇义里的横水设立县治,并以崇义里之名,名县为崇义县。
如今崇义县不仅是中国竹子之乡、 中国南酸枣之乡,还是革命老区,被誉为中国“军旗不倒的地方”。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崇义留下了光辉足迹,有毛泽东、彭德怀、朱德、陈毅的旧居,红三军团总部旧址和红军后方医院遗址,有建党初期名将王尔琢烈士墓、上堡整训旧址等许多革命史迹。
平和县,于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 年)置县 ,取“寇平而人和”之意。位于福建省漳州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两省八县相连,素有“八县通衢”之称。不仅是福建省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又是沿海经济开放县,原中央苏区县,省重点老区县。
和平县,于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时任左都御史的王阳明率师平定浰头起义后,奏报朝廷设和平县治。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县治所建成之后,设立书院讲学、选用贤才治理县镇,并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县城设在原和平图的和平峒羊子埔,即现在的阳明镇。
古称和平县是“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现在属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中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
三个县的设立,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中国至今仍在受益。如今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郭沫若、张岱年、余秋雨等,都曾认真研读过“阳明心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就连蒋介石,都曾认真研读过阳明心学,而且蒋介石因崇拜纪念王阳明,于1950年, 将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原名草山的山区改名阳明山。1969年,在阳明山公园内,又建造了阳明书屋,阳明书屋原为蒋介石的行馆, 过去称为“中兴宾馆”,1975年之后改称“阳明书屋”,1997年捐给公园,于1998年正式开放。
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还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经深入众人之心,并且当代的名人、大家也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的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