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笔记No.23
第二十三章
“
希言自然。
这个“希”字是理解的关键。
“大音希声”,“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老子所用的这个希字,很有意思,就是发声了,但是呢,听不见。
这种声音是几微之声,大道之声。
这是一种譬喻,如果用在譬喻上,就是你的政令发出去了,但是呢,如春风化雨般,老百姓感受不到。老百姓没有觉得被你的政令要求,老百姓是到干啥的时候干啥。
这就是希言自然。
你硬着要求人做事,最终会反弹的。古时候的政令,也及时啥时种粮食,啥时收割,然后交税。啥时服劳役,服兵役,之类的。就是一个对天下的时间管理,劳动安排,你要合理。合什么理?当然是天理,不是你张三的理,也不是你李四的理,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理。
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四时行言,百物生焉。百姓的生产劳作,就在这个“四时行言,百物生焉”的自然节奏中,此起彼伏,相互应和。
这有一种起兴的味道,有一种与天地自然相感通的兴味,这就是诗,就是仁性。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些异常情况都是不长久的,都是偶尔为之的。这就是人,你可以犯错,但是呢,知错能改就可以,如果你一直犯错,那就没人会信任你了。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人事的异常都不会长久,都会自然应变。这个变就是“爻”,阴阳相推,刚柔相荡,天地间就有这个张力,有这个对立相生的道。
故从事于道者,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人能够随着天地的节律,生长收藏,就是提挈天地。
阴符经里怎么说呢,那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同于道,同于德,同于失,就是执天之行。
黄帝内经,也给人建议: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同于,相应于“法于”、“和于”。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就是像孟子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众按照你的政令行事,搞得收成不好,民众生活朝不保夕,谁还会信你呢?
这一章让我想到“平常心是道”这个公案。平平常常,无灾无病,是最好了。但是呢,在这个平常里,又不是浑浑噩噩,而是有着觉知,有着对天地变动的觉知,对几微变化的敏锐感受力。既能听到暴雨雷电的暴躁之言,也能听到四时转换,天地万物沉浮的几希之言。
这边是“同于”的工夫,如此才可能有“乐得”的结果。
有这个乐得,人天之间,人人之间,就有了真实的沟通、对话,就是通气了。
通气了,就是有信。
古代君王立采诗之官,就是听天下之风,就是通气,就是主动建立这个“信”号通道。
听风有信,天地人和乐且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