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会迟到,却值得等待
口腔在儿时受过虐待的人,长大后都有机会成为美食家。
正所谓饥饿打造欲望,欲望打造美好未来。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但可吃的品种并不多,好在管够。北方没什么新奇玩意儿,尤其是冬天,白菜、土豆、大葱、胡萝卜、白萝卜、粉条,还有就是肉,猪肉。
牛羊肉不常见,偶尔有附近的村民或者回族人宰了牛羊,路边摆了档,不用三五小时就卖光了。而我不爱吃牛羊肉,嫌其膻气,而我爸妈却是嫌牛羊肉贵,同样的价钱,哪有猪肉吃起来过瘾。
全家人都爱吃鸡,但杀鸡实在是个技术活儿,我妈嫌杀鸡血腥,而且会将厨房或者院子搞得像谋杀现场似的,收拾起来特烦躁,哪有别人杀了,炖好了,只管吃就好。
所以,多数都是在奶奶家吃。我奶杀鸡是一绝,一手同时捏住鸡冠与鸡脚,一手持刀,把那脖子上的毛剔去几根,立即狠命抹了去,只见那鸡一声长鸣,鸡血喷薄而出,奶奶手疾眼快,一早准备好的大碗立即接住,那血从喷涌而出,到最后变成了滴滴答答,终于渐干,那鸡也不再挣扎,乖乖地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奶奶忙不迭地将一把盐倒进鸡血里,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那血从鲜红的血浆慢慢转为暗红的血块,终于凝结了,奶奶这才拎起鸡,放进一早煮沸的大锅里,褪毛、开膛破肚,将各种零碎的内脏分别取出,搞个清清爽爽,再把鸡斩成小块,又换一锅水煮沸,将鸡肉与内脏都烫一遍去腥,放进冷水中浸上三五分钟,那边就倒油、放姜葱,一顿爆炒,满屋的浓香。
因太贪玩的缘故,总是赶了饭点才到家,竟没见过杀鸡。第一次见到奶奶杀鸡,我已过了十岁,很是生了惊,当天就不肯吃鸡肉,尤其是炖在汤中软嫩嫩、颤微微的血豆腐,感觉这太残忍了,茹毛饮血,不就是这样吗?
还有比人类更可怕的动物吗?杀都杀了,连血也不放过,还要加上盐,凝结成块来吃。还有血肠,更吓人,那软嘟嘟的一团,捏起来很有手感的,明明像是有生命的,怎么能送进嘴去?
还有猪心、猪肝、猪头肉,做得再美味,我也怕怕的不敢多看。
所有的内脏,我都不肯吃,总觉得那是对奉献了肉体的动物的侮辱。
你要了我的人,要了我的心,还想要我的命?
你要了我的命,吃了我的肉,还想连骨头渣都榨净?
太残忍了!
等我到了南方,才知道猪肺煲菜干汤,再加一点杏仁与蜜枣,清甜得很。等到吃起四川火锅,才知道脑花、鹅肠各种匪夷所思的食材,不但可吃,还相当一吃忘不掉。还有一种叫做润肠的食物,是将猪肝、五花肉包裹进猪肠里,晒得半干,蒸来吃,或者做腊味饭,喷喷香。
因为有了禁忌,可吃的东西就不多。
好在家里一直没断过鸡蛋与白糖,这让嘴馋的我不断将甜食翻出新花样,不到十二岁,家里有了个小烤箱,这下好,什么饼干、酥饼、鸡蛋酥,但凡食品公司有的甜食,我全做了个遍。有的是无师自通,有的是跑到饼干铺偷师,反正一个小女孩歪在店里看面点师傅操作,又能有啥影响呢?
美食导演陈晓卿说:中国人分享美味的方式很多,牙感、胃的满足舒适度,只有狩猎民族才有吞咽的快感。物质贫乏的民族,特别享受大口吃饭的快感。
每次看到大口吞咽的人,总会想到爸爸。我爸对生活的热爱,最大的一点就表现在吃饭上。其实他更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了什么,味道怎么样,并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吃的过程,那种大口吞咽、大碟餐食摆在面前的满足感,才是他最喜欢的。至于东西的贵价、环境的好坏、摆盘是否高端,他根本不在乎。
有时我会批评他,让他慢点吃,惹得他很不快。现在我不说了,只要他开心,吃快吃慢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开心最重要,他喜欢怎样就怎样。
过几天是他的生日,想帮他订城中最好的蛋糕,模样漂亮,装饰精美,味道也相当不错,价格嘛,不便宜。一一说,我帮你选了一家更好看的,但是便宜了一半,你看,水果多多!比你点的那一家多了一倍的水果,外公是不能吃太多芝士、奶酪、巧克力的,只能点水果多的。
或者,我去找一家手工蛋糕店,咱们现场学了做好送给外公,反正生日蛋糕最讲究的是心意,只要是我们做的,他肯定开心。
这个可心的姑娘,总是最温情。因为她没经历过贫穷,没见过苦难,更不知道外公曾经挨过饿,捡过粮食。也不知道她妈妈小时也曾经过食材的短缺,虽然没有经历过饥饿,但我见识过邻居的饥寒。他家有四个儿子,就连干粉条都要锁起来,否则都会被儿子吃掉。
有一次,邻居上班忘记锁厨房的柜子,与我同龄的三儿子喜极,当场抓出一大把粉条,开水煮软,洒一把辣椒碎,抓一把盐,即刻大吃,那快速咀嚼吞咽的动作,瞬间感染了我,以为这是人间美味。
回家立即开干,可是,这是什么味道?除了辣与咸,啥滋味也没有啊!再尝一口,还是不好吃,当即倒掉。妈妈晚上下班到家,将这事讲与她听。
妈妈难得的温柔,她细声道,“他家那么多孩子,狼多肉少,啥东西都抢着吃。他妈妈天天锁着厨柜子,把孩子当贼似的日防夜防,否则到了月底就掀不开锅了。所以那些孩子看什么都觉得好吃。”我听得出她的得意,至少她给了自己的孩子以选择权与更好的生活空间。
你不会知道年仅七岁的我是什么想法?那时我就知道要有钱、要有充足的积蓄。钱是个好东西,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至少可以吃好一点。
年少的饮食会影响心理。
那些年少挨过饿的人,更容易热情、积极。可是大开大合,热情奔放与自闭是统一的,很多在外面豪爽招人喜欢的人,回到家里,可能闷声不言,乏味寡淡。
陈晓卿说,小时与妈妈坐长途火车,妈妈去买东西,让他看行李,又提醒他,你看住行李,哪也不能去。不管什么人,拿多好吃的东西给你,你也不能跟着他走。你记得隔壁谁家那孩子吧,跟你年纪差不多大的,就是在路上遇到坏人,坏人给他吃好东西,他就跟着人家走了。所以你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否则一辈子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陈晓卿等着等啊,妈妈终于回来了,他当即号啕大哭,妈妈以为他吓到了,百般安慰,实际上陈晓卿特别难过,妈妈都回来了,那给他吃好东西的人怎么还没有出现?
听到这个故事,笑得我喘不过气来,原来爱吃、会吃、贪吃的人是有天性的,基因如此。
孩子的心理与成人的世界,是两层空间。
我小的时候,没想过谁给我好吃的,我就跟谁走。但是别人家的饭总是特别好吃。哪怕到了现在,也没改变。
反正别人家的饭闻起来总是特别香,吃起来总是停不下来。在家只能吃半碗饭,到别人家添了两次,好像还可以再来一碗。
明天就是武汉解禁的日子,多少困住的身体满怀期待,就等着这哨声吹响,从此生活有了盼头,衣食有了依靠。再不出来,工作没了,上哪揾食?
就像年少时向往的别人家的饭菜,只有我们自己有了足够好的饭菜,邀请了别人来尝,我们才有机会去吃别人家的饭。
幸福会迟到,但一定会来
苦难即将过去,美好值得等待
咱们一定要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