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场遇见,追求新颖,独辟蹊径
一般来说,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普遍知识,是我们生存的准则和智慧,也是我们的谋生之本。
这些普遍、基础、常规的知识,是我们写作的根基。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些独特的东西,是我们写作的个性和本色,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法宝。
一篇文章,如果想要受到读者的欢迎,一定要独辟蹊径,找到新角度,写出新内容,表达新技法。
为此,写作一定要追求新颖,在技巧和内容上下功夫,想人之所未想,写人之所未写,见人之所未见。
一、写作源于观察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自然也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反映生活。写作者只有扎根生活,切实了解和体味生活的本质和属性,才能创作出带有生活温度的作品。
生活是平凡的,琐碎的,在我们的眼中,有时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何在平凡甚至于琐碎的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如何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找到特殊的意味,如何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留下值得书写的永恒,如何在一地鸡毛的无奈中发现些许的感动,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写作不仅考验着我们深入观察、仔细分析和持续体验的能力,也考验着我们触类旁通、有效且快速挖掘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双敏锐的、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的眼睛。
许多时候,我们的观察仅仅停留在一些现象的表面,而缺乏深入现实生活的勇气,缺乏探索生活本质的毅力。
真正的观察,要求我们能将自我感情融入其中,带着独特的情感和体悟,去体会生活的不易,去感受生活的乐趣,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一篇文章,只要充溢着自己的思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能为读者提供有用有趣的信息,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就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写作是一场遇见
写作要充满趣味,能够提供可信之据,能够表达情感宣泄。
写作不在于对简单的主题进行阐释,对平淡的故事进行讲述,更不在于一句话就能总结出来的意义和主旨。
写作就像一场遇见,一场奇遇。故事中的人物欣喜相逢,会让人感激涕零;故事中的人物明争暗斗,会让人心惊胆战;故事中的人物身世飘零,会让人心生怜悯。
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同爱同恨,同病相怜,同生共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当我们读到一些精彩绝伦的语句,一些睿智有趣的桥段,无不惊讶于作者仅用寥寥数语,竟能表达出如此复杂、如此多样的情感,竟能总结出如此富有哲理,饱含韵味的话语。
品读那些富于哲理、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不断品味其中的意境,感叹情感的释放,探索人性的复杂,探讨人生的谜底,挖掘人性的璀璨,寻求生活的真谛,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人感觉其乐无穷。
好文章在于写作者能够成功地与读者建立连接,保持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融,信息上的联系。
写作者用细腻的语言表达情感,用通俗的表达传递能量,让读者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两者相互辉映,终成佳作。
三、心中时刻装着读者
一个完整的写作活动,必然包括读者的参与,读者是写作活动的重要一环。
我们在选择创作题材、写作素材以及写作内容时,必须选择能够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东西。
如果写作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丝毫不把读者的感觉和需求放在心上,不与读者建立连接,自然也不会得到读者的青睐。
许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每天只是在写自己的情情爱爱,快乐忧思,记录着自己的流水账,发泄着自己心中的不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只关乎个人的内容,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也无法吸引读者。
要想改善这一点,就要学会把“我”个人的内容,写成有关“我们”的内容,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转换成我们的经验。由“我”向“我们”过渡,是拥抱读者的必经之路。
因此,写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学会提前预设受众群体。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那些能够与读者相匹配、能够让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要时刻在心里装着读者,这样读者才有可能满心欢喜地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