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晓航 | 愿你做个好人
村里住着两个老头,为了方便区分,我称他们为“善老头”和“恶老头”。
善老头一辈子慈眉善目,见人笑嘻嘻,乐善好施,即无杀生淫邪,也没做过坑蒙拐骗的事情,甚至没有大声说过狠话;恶老头却正好相反,他满脸横肉,凶狠奸诈,除了好事什么事情都敢做,在乡亲眼里真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败类。
但出人意料,善老头却一生屡遭坎坷,最后被雷劈死;恶老头反倒儿孙满堂,寿终正寝。
一日,有云游僧人进村化缘,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求助僧人问其缘由。
那出家人道:“你们只看到表象,却没人看到本相。那善人前世是个大恶人,本要受三世轮回劫难之苦,因他此生多行善事,得了善果,便只用受一世劫难;那恶人前世却是大善人,本可享三世福报,但他一辈子作恶多端,损折了两世福报,只能享一世福报。”众人信仰危机得到安慰,这才释然。
故事就到这里,应该画上圆满句号。有人就要较真了,前世今生都是封建迷信,鬼神之事岂能当真?再者,即使有生命轮回,我为何要委屈今生不去潇洒享受,让看得见、摸得着的我无私付出,去成全虚无缥缈的,或有或无的来世的“我”坐享福报?
下辈子太虚无缥缈了,就说说今生的事吧。灵山净慧寺有副字“人为善,福虽未至,但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但福已远离。”我相信,人生在世,福祸、善恶的总量是恒定的,既然不能改变一个东西,就要从另一方面侧面影响它。
有个母亲的孩子被人贩子拐走,她辞了工作,踏上了艰难的寻子路,风餐露宿不知身心受了多少苦。在她的寻子路上,歪打正着帮助几个家庭找到了被拐卖的孩子,但自己的孩子似乎人间蒸发。希望一次次被消耗殆尽变成绝望,她领养了一个女儿,虽然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但自己孩子没找到一直是她心头沉重的死结。奇迹出现了,女儿大学毕业谈了男朋友,两人见父母时她对那个男孩倍感眼熟,而且和自己丢失的孩子有相同胎记,亲子鉴定后竟是亲生儿子。结局皆大欢喜。或许,上天阴差阳错把她的宝宝带走,可怜这个一路行善的女人,又完璧归赵还她一个精神小伙。我希望,故事的前半段是假的,后半段是真的。
佛说,静可化燥,和可避凶,善能制恶,慈可求吉。常做善事的人,或者见恶远离的人,于已必是热爱生活的人,于人必是豁达坦荡的人,自己活得轻松,别人也喜欢跟他相处。人的内心世界写在精气神里,也写在为人处事里,常行善事的人,像一缕暖暖的春风,像一片色彩斑斓的花,像一阵绵绵细雨,让人倍感舒适。
《聊斋志异》有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为善而善是伪善,有目的性的善不如不作恶;发自内心本能的善是真善,善心施与者可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不有所图,完全发自悲悯之心。譬如一个人罪孽深重,犯了人命官司,却大肆作秀捐钱建希望小学博好名声,貌似是积德行善,其实是用钱换内心宁静。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到头终有报。
《法华经》有句“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有句同义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与恶的因造成的果,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高有祥教授在《老凤翔》里写故乡灵山时,提到朋友老母亲对他说,几个儿子当厅长的当厅长,当教授的当教授,当厂长的当厂长,都是自己去佛前求出来的。他的教授朋友也笑着自嘲:“看,我这教授是老母亲求来的。”我想,神鬼之事不可轻言判断有无,但可以借敬畏神明让自己存善去恶,有善心、有善行。与其说佛的护佑,不如说老母亲用善良的家庭教育和营造的好家风、好人缘让子女潜移默化成才吧。
我记得读大学时,教写作的王教授经常给我们重复口头禅:“愿你做个好人!”一度我们视为段子。毕业才明白,其实好人难做。一个人做了九件坏事后,做一件好事就是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一个人做九件好事后,做一件坏事便是良心坏了。网上有句话就很好,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你看,坏人想变佛多么容易;好人想取经变个佛,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你看,好人难做吧。但无论网上段子如何戏谑和调侃,我希望愿你做个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END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