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229:人不可一日无事,闲是百病之源!/从众原因

               从众行为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在许多情景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陌生等原因,必须从其它途径获得对自己行为的引导。
个体从众,指向多数人的行为,是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避免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或制裁。
任何群体都有维持一致性的倾向和执行机制。
对群体保持一致的个体,群体反应是接纳、喜欢和优待。
对偏离者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
个体从众性越强,偏离时焦虑越大,也不容易偏离。
群体凝聚力:凝聚力高的成员,认同感较强,成员之间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从众的影响因素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产生越少。反之亦然。
个体自信心越强,从众越少。反之亦然。
群体成员态度一致性越高,个体面临的群体压力越大,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在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的数量,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上升。临界值大致为3~4人。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俗话说,人不可一日无事,人生最沉重的负担,就是闲得无聊。
休假的教师、刚退休人员和长期休假的人员,
脱离了工作的劳累和烦恼,可以自由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看看电视和手机,偶尔打打球,下下棋,听听音乐,品味美食,显得悠闲自得,快乐无比。
这样的生活,如果持续一个月以上,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不太稳定,比上班还难受,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种感受。
人如果无事可做,心理上就会感到空虚,身体也会感到疲乏无力。
忙忙碌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才显得充实,富有活力。
工作中,可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使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成就感得到满足。
遇到三观相同的人,能够使你心情愉悦,生活充实,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回首往事,如果感到贫乏空虚,没有梦想,没有渴望,没有努力,没有拼搏,只是在浑浑噩噩中,毫无目标的度过一生,会是怎样的感受。
人的潜意识中,都会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动力,在奋斗和搏击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味到生活的乐趣。
所谓累并快乐着,就是这个道理。
人闲了,烦恼就多了,很容易陷入日常琐事,一点小事就会扰乱敏感的内心。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问题。
当一个人的身心,处于活跃状态,当你专心做好一件事情时,所有的不良情绪都会得到有效的平复。
大家都在忙,有人忙赚钱,有人忙事业,有人忙娱乐。
所有的忙,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幸福,丰富多彩。
闲是百病之源,真正忙起来了,百病大多都会不治而愈。
无事生非,忙碌是治愈无聊最好的良药。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乐多。
所以,无论多大年龄,每天的生活都要有所安排,劳逸结合,在忙而不乱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