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点运气
我很喜欢秦末汉初那段历史,每次重读,都能有些新的感悟。
1、运气。
我时常会想,如果秦始皇没有病死在沙丘,而是安全抵达咸阳后将大位交给扶苏,天下大势会怎么发展?
也许还有陈胜吴广起义,但可能不至于那么快。哪怕函谷关外都守不住了,但没有胡亥和赵高那样的神助攻,大秦朝堂上有李斯、蒙恬、冯去疾等得力重臣,守住本土应该还是可以的。
若扶苏即位,对阵项羽的就应该是蒙恬,而不是章邯。项羽打败章邯靠的是赵高在后掣肘,若对阵蒙恬,不见得有胜算。退一万步说,如果不是领导太差劲,大秦哪怕要崩盘,也不至于那么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于沙丘;公元前202年,刘邦就统一天下了,其间只用了八年。再过了七年,即公元前195年,刘邦就去世了。刘邦起兵时是47岁,统一天下是54岁,去世时是61岁。
对刘邦来说,能抓住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势,何尝没有运气成分?若秦始皇没有病死沙丘,大秦因此续命十几年,也就没刘邦什么事了,年纪再大些也没精力和斗志了。
再想下,若秦末农民起义能推迟十几年,项羽和韩信就不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岁月会把他们打磨的更加老练,对他们反而更好。
历史不容假设,但由此可见,任何成功都有一点运气成分。大机会什么时候来,很难预测,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准备,然后活得越久越好。
2、卷土重来。
项羽兵败,走投无路,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划个小船来接他。他说,老天既然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当年我率江东子弟八千,渡江击秦,今无一人生还,就算江东父老可怜我,我也没脸见他们。
杜牧有首诗,叫《题乌江亭》,讲的就是这件事。杜牧说: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主席很喜欢这首诗,在他看来,该忍时就要忍,该狠时就要狠,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想办法翻盘,怎么能赌气轻生呢?
同样是项羽乌江自刎这件事,李清照也写了一首诗,叫《夏日绝句》,意思刚好与杜牧相反。李清照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文人,文人喜欢失败的英雄,也重视气节。头可断,血可流,但头绝不低。
而杜牧喜欢兵法,他注解的孙子兵法一直被后人引用参考。主席也是军事家和政治家,自然不会拿道德和气节说事,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因为他有更远大的目标。
投资也如打仗,市场遍地机会,短期的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多总结反思,随时都能卷土重来。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在所有的局部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可是却输掉了最后的战争。刘邦在所有的局部战役中几乎都是败的,可是却在最后一战中大获全胜,一把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刘邦在前面多次失败后放弃了,也就等不到最后一战的大胜。
以上是今天的一点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