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五月初四过?还是五月初五过?

看标题,可能有很多人会心生疑惑,“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常识,五月初四又是什么梗?其实小编以前也是如此认为的,或许是因为年纪小,观察浅,见识少。直至有一年五月初四返乡过节时,路上看到很多人在拜老爷、拜公太,路上弥漫的香火味、面线味、粽子味使人一下子便嗅到了节日的“味道”,过节,应该就是这个味吧!小编也由此才回忆并特意关注了这个“五月初四端午节”。趁着今日又是五月初四,想起家乡节味渐浓,便敲字码文轻抒一番。
小时候端午节在家乡算是个大节,但与“伟大的”屈原先生是一点都不沾边的,小时候的端午节没有屈先生、没有龙舟、没有粽子(咸饭粽)等“端午节”教科书式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元素,有的是炒面线、灰水粽、洗冷身等。我也曾经傻傻地怀疑,我们家乡过的节是不是和全国人民过的不是同一个节,因为我们没有香喷喷的咸饭粽可吃,也没有热闹喧天的赛龙舟可玩,而这又说远了。回归段首说此节“大”,这不仅体现在历书上,也体现在称呼上,一年之中大小节日数不胜数,但能直接简称为“过节”且人人皆默认而知的,就只有端午节了,其他如过冬至,亦须称为“过冬节”,过中秋,称为“过月半”。只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端午节逐渐成为不热闹的“大节”,因为端午节的节日气氛和内容存续时间太短,且活动大多只是拜老爷、拜公太、吃团圆饭等,外出者大多不会在此节日专程回乡,遂逐渐与“冬节”成为两大不热闹的“大节”。
“节日”和“过节”是两个概念,端午节是五月初五,这是固定的,而“过节”则是相对不固定的。关于端午节是五月初四过?还是初五过?经过了解,此两俗普遍同时存在于东南地区,百度一下便知分晓。其缘由解说不一,如战争说、山贼说、市场说等等。
家乡的端午节也存在上述两种过节节点并存的情况,老爸说我们这边都是初五过节,船埔那边才是初四过节。模糊记忆中也曾听说过,传说以前那边闹山贼,山贼计划趁端午节当日乡民财食丰盛之时来抢劫,结果乡民获悉后决定提前一天过节,以便节后逃匿。但经小编了解,貌似船埔那边也并非统一正月初四过节,包括大坪在内的其他地方也不统一在初五过节,各村、各姓之中大多是两者并存,所以小编个人觉得这个时间节点或许真是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但亦非所有存在不同节点的习俗都是因此而然。
小编觉得,节日怎么“过”,什么时间过,也许真没特别的事件导向,如元宵,东南地区很多地方都是在正月十四晚上进行节日庆祝活动的,难道说这些地方都是为了某某事提前庆祝节日?我倒以为,这种提前,兴许与除夕的性质相近,除了除旧迎新之意,亦有祝祷节庆的含义。毕竟在中国人的习惯里,总喜欢为即将到来的喜庆事提前庆祝,而“祝贺”一词分用便有两重含义,事未成、节未至而有所期曰“祝”,祝愿之意;事已成、时已至而有所庆曰“贺”,庆贺之意。所以端午节初四或初五过,应无这个那个的传奇,传奇只是被用来附和到节日内容里的一个谈资。
废话说了不少,话说,端午节你家是初四炒面线?还是初五炒面线?

粘田福兴楼祠堂端午节拜祖↑↑

【家乡味道】--灰水粽

“灰水粽”顾名思义其制作过程需要用到“灰水”,当然不是石灰水,而是植物火灰兑的水,也不是什么植物灰都可以,得选取有实用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将充分燃烧后过滤干净的灰水加入到糯米粉中混合均匀,加水调节适中,上锅蒸熟,就是我们端午的家乡味道。

你有多久没吃过“灰水粽”了?

你家的粽是用刀切还是用线“挷”的?

你喜欢将灰水粽蘸白糖还是红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