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爱好者请收藏:九个点让你明白诗词的“平仄对仗”

应@辟谣明清历史 之邀,写一篇关于诗词“平仄对仗”的科普文章,以下都是个人的见解,如有错误之处,请指点批评。

所有诗词都是平仄对仗的吗?

并不是这样的。古体诗不要求平仄对仗。比如四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五言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七言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杂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这些诗通通不讲究平仄对仗。

什么时候有了平仄对仗?

《诗经》开天辟地之后,诗歌发展放飞自我,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到南朝时期,诗人开始讲究声律的协调,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说,比如ABCDE,12345。AB与12不能同一个声调,E和5不能同一个声调,B和D不能同一个声调等等。这个理论逐步发展修正,在唐朝,形成了格律,要求诗歌有平仄、对仗、押韵,这一创作区别于古体诗,称为近体诗。

一联中的平仄对仗是怎样的?

继续用例子ABCDE,12345。在这一联中,出句的AB是平,对句的12就是仄,出句的CD是仄,对句的34就是平。看几个实例: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是五言的延展,道理是一样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对(也就是截然相反)。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下联中的平仄对仗是怎样的?

这里有一个术语叫“相粘”。粘,顾名思义,就是贴在一起。继续用字母数字举例:

ABCDE,12345。

678910,EFGHI。

2是平,7也是平;4是仄,9也是仄。这就是相粘。

客路青山外,行绿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阔,风正一帆悬。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舟、水与平、岸是一致的。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望、如和船、雪、洲,也是一致的。

什么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的平仄对仗现象,比如: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家书都是平,烽火应该都用仄声,但烽是平声字。

潮平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这个位置应为平声,但两是仄声。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事违。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功名是平声,所对的心事本该都是仄声,但心是平声。

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三、五可以允许出现不相对,但二、四、六毫无例外是一定相对的(在五言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什么叫三平尾?

看一首五言古诗: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

刘禹锡

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

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

今得出关书,行程日已遥。

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这首诗中有两个三平尾。青门桥,是平平平。芳兰苕也是平平平。以三个平声字结尾的句子就叫三平尾。律诗中是需要回避三平尾的,出现三平尾一般判定为古体诗。与三平尾对应的,自然是三仄尾,也就是仄仄仄。三仄尾在律诗中是存在的,比如前面举例的潮平两岸阔,还有前不久提到过王维的“朝罢须裁五色诏”,就是三仄尾。

什么叫孤平?

古人对孤平没有严格的定义,后人提出了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一句中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根据一三五不论,第三个字可以用仄声,所以这个句子变成了:仄仄仄仄仄平。

最后那个平字是韵脚,所以整个句子里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这就是孤平。

第二种认为,一句中,两仄夹一平,就是孤平。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根据一三五不论,第一个字可以用仄声,所以这个句子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

平声被左右的仄声相夹,就是孤平。

律诗中比较忌讳出现孤平,诗人们一般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三五不论”并不是万能而适用的。

什么叫拗救?

创作有时候是一个即兴的、自由的过程,诗作难免出现孤平、平仄不符合常规,读起来不顺畅,是拗口的,也叫坳句,这时候就想办法去解救,解救办法有两种,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

先说自救,上面我们提到了一种孤平是:仄仄仄平仄仄平。

为解救,我们将第五个字,换成平声,这个句子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放在五言中,出现了仄平仄仄平。为解救,我们将第三个字,换为平声,这个句子变为:仄平平仄平。

有两种句式很像孤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实际这也是一种自救,是为了规避三仄尾的。

常规句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当第三个字换为仄声,变成了:平平仄仄仄。进行错位补救,将第四个字换为平声,变成:平平仄仄。

这类句式很常见,比如红颜弃轩冕、凉风起天末、回看射雕处、遥怜小儿女。

再说对句相救,出句的平仄不符合常规时,对句在相对应的位置做出补救。

比如出句是:

平平仄仄仄平仄

对句就该做出补救:

仄仄平平平仄平

看实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诗人们严格遵守平仄对仗规则吗?

不尽然。创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偶然性,甚至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得了佳句妙句,那就不是平仄规则能束缚的了。《红楼梦》中黛玉就说过,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比如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很明显,平仄有问题。

但这并不妨碍《黄鹤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律诗。

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提到过,格律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是为了让诗更好,更美。在创作的时候,你决不能是为了这个添头去的,那就是舍本逐末,也叫以词害意。写作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思想、感悟,当你把想说的写下来,表达清楚,再用格律让它变得更加完善。

换句话说,兴之所至,无所不为,又何尝不可呢?那不是律诗,甚至不是诗,又能怎么样呢?你是为了表达,还是为了当个诗人呢?

----------丸-----------

请关注作者:祁门小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