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6%的加班率,给你3倍工资:你愿意去大厂吗?
作者|Luna
来源|猎聘「ID:liepinwang」
最近想换一份工作,看了不少职位。其中某TOP互联网大厂在我家乡设立的分部的招聘职位引起了我的关注。
根据岗位描述,这是一个初级职位,也就是级别最低的。但哪怕在我所处的二线城市,她也给出了10k-18k/月的底薪。
我投了简历,第二天就收到了HR的电话面试。前面一连串问题我们都交谈融洽,直到他问我:我们是实行大小周制,你能接受吗?
我说“不好意思我可能不行”,于是面试结束了,很快受到了拒信。
虽然因为大小周制的问题我拒绝了这份工作,但我也知道这些年身边不少优秀的朋友陆续离家北上投奔大厂,而且去了就没想回来,说实话拒绝这份工作我心里也挺没底的。
带着这种疑惑和眼下要找工作的迫切需求,我决定来做下功课研究下,大厂就业为什么这么火?在大厂中工作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我究竟适不适合去大厂工作?
商业奇迹下孕育的旺盛用人需求
其实我去年7月就看到过这家大厂的招聘信息,半年过去他们还在招人,可见用人需求之急切。
互联网大厂近年在求职市场的大杀四方是和他们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毕竟这几年的商业奇迹,几乎都产生在互联网领域。
有多奇迹?
就以前几天在香港招股上市的某大厂为例。3天招股时间结束,IPO获得了超1200倍认购,极可能创下港交所的历史记录(2月4日公布,预测数据)。
好比本来只供应100股股票出售,市场却提出了120000股的购买需求,可见大伙有多认可它的成长逻辑和未来前景。
但这家大厂成立至今也才10年而已。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疯狂的用人需求,步子迈得大,事儿就多,事多就要人来做。
而猎聘招聘平台的数据也显示:中高端人才供需市场中,互联网行业以近30%的需求占比排在2019/2020年位居各大行业首位,远高于房地产/消费/金融等同样热门的行业。
我们再看看投递简历的一方。
求职者们也不瞎,大家都知道要往成长速度快,商业前景好的头部企业靠拢,互联网大厂正是目标中心。
比如近三年内突然崛起并迅速跻身中国互联网头部公司TOP10的某厂,近三年简历投递人数一直在上升,其简历投递数量基本和其市值排名共进退,2020年迅速攀升到第六名。
这可不就是经典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
大厂就业-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接下来咱们再讨论点实际的,对我们求职者而言,去大厂到底有什么实际好处。
大厂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之首,当然是因为:TA们太愿意给钱了。
我采访过5位在不同大厂工作的朋友,他们都提到一个共同点是:大厂愿意给钱是真的。
他们的薪酬待遇基本上是个package。其中包含工资现金,股票期权等一系列福利,但每家公司的现金和权益占比有出入。
在这些当中,愿意给多些现金的大厂又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毕竟落袋为安嘛。
我的这些朋友,全都是背井离乡,大小周工作,3/5单身,有个女孩明明和男朋友都在杭州上班,但因为所在公司分布在杭州城两端,每天下班基本又都10点以后,在同一座城市还是异地恋。
我在想,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信仰是什么?只是钱多吗?
我觉得倒也不是。
只不过如果一定要加班的话,付出同样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大厂却能给到更高的报酬。
假设你一周工作标准时间40小时,一年赚10万,偶尔有个加班都是算你义务劳动的。
可在大厂工作一周工作70个小时,一年却能赚30万。单从工资来看,性价比谁高一目了然。
而这一点在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加班,互联网从业者回答最多的是“有高补贴或高福利作为回报”,占比71.61%。
毕竟这个社会,不挑明大小周制却暗中实行还不给加班费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而且在大厂上班,还有种痴心没有错付的感觉。
就是你为公司付出的每一点精力,好像都能找到对应回报,虽然只是些小福利,虽然不一定完全对等,但却有心灵马杀鸡效果。
比如参与调研人数中,分别有67.82%,63.09%,42.90%,34.38%的加班人表示曾享受过晚餐(餐补),加班费,调休,打车费等福利。
就有那么一丝加班值得的意思?
现在打工人们虽然自嘲为社畜,但心里对理想工作的向往却是不灭的。
不仅要自己的工作成果被认可,被回报,还需要工作的辛苦被看见。
多劳多得,能者多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公平。
而这些,都是大厂在制定薪酬待遇时着重双击的痛点,也难怪求职者趋之若鹜。
大厂的月之暗面
当然了,大厂的好虽然肉眼可见,苦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光从大厂的离职周期就可以看出来。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TOP10互联网公司中,最长在职时间仅为30个月,而新兴互联网巨头公司的离职周期还在不断缩短。
30个月,2年半,对一份工作经历而言,似乎也不那么短。但对一份薪酬如此优渥的工作而言,就挺短的。
毕竟,没有必须离开的理由,谁会放着大把钱不赚?
996,大小周,狼性文化,35岁就失业等压力,都是大家伙离开的理由。
毕竟,说得直白点,没日没夜的上班,其实就是拿命换钱。
根据猎聘的数据,2020年以来,97.16%的互联网从业者经常加班,29.65%表示自己正在经历996。
这倒不是鼓励矫情,想又赚大钱又轻松。但实际上很多人,想咬着牙把这钱赚了,最后也发现吃不了这苦,又或者觉得性价比没达到预期。
又比如狼性文化。
我一个在BAT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入职2周让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冲击力超强的企业文化:“每天洗脑式的价值观植入,鞭策你要努力上进,让我怀疑回到了90年代的电视剧里。”
她本来就属于一直工作强度超大,工作也高度自律的人,但都受不了这种外力倾轧。
而且她所在的,还是BAT,其他新兴大厂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别提没有时间生活这个话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矛盾就是大厂单身。
忙着赚钱没时间谈恋爱真不是凡尔赛。
虽然6点是理论上的下班时间,但在大厂里,大部分人晚上都会留下来继续加班,至少坐到8:30(各家不同)以后,因为那之后才有免费夜宵供应,回家打车费才能报销,才能算得上加班了。
其实当然不是人人都想赚这个加班费,问题是,大家都不走,你能走吗?加班文化拴人啊。
再叠加使用996,你几乎就没有自由支配时间,上哪谈恋爱?
更何况,“忙是主旋律”的大厂,下班了只想休息。所以在某些大厂内部,不少员工用“在杭单身”自嘲,调侃自己为投奔互联网大厂而被迫放弃感情生活。
其实他们都指向一个点:根本就没时间花赚来的钱。高薪的意义也就打上一个问号了。
谁适合在大厂工作?
一圈梳理下来,我感觉大厂的优势劣势都格外明显且极端,有人适合,也有人不适合。
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呢。
我从自身出发,得出了自己不适合的结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的:
自己是不是精力很旺盛的人?
有拿命换钱的资本吗?
我觉得这真的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年轻时我也不承认自己比别人弱,但经过10多年观察,我发现有些先天差异是无法回避的。
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天生精力狂,是可以连续通宵复习2天再参加全天考试完了还能再去通宵蹦迪的那种,所以他毕业去了上海毕马威中国总所,过被他们自嘲为牲畜一般的高薪生活。
同样的工作量,他做了10年不觉得累,可我做一天就觉得累。这钱该人家挣啊。
看前一份工作的强度。
然而,虽然大家普遍觉得大厂工作强度大,但我觉得也是相对的,主要和你前几份工作经历相关。
简单说就是,由忙入闲易,由闲入忙难,工作经历越长越是如此。
我清楚记得那个曾在TOP管理咨询公司工作4年的朋友在入职某大厂1个月后评价:工作强度真的就还好吧,主要是比我以前工作轻松太多了。
但同样的工作强度,和她一起入职的某前国有银行的同事就叫苦不迭。
这一是因为她早就忙习惯了,根本不存在适应期;二是长年高强度工作对她的工作习惯,精力管理等方面训练有素,普通高强度的工作在她眼里就是弱鸡。
所以把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一下匹配,心里就有数了(当然,也不排除你本来懒散,突然高节奏工作反而迎来了春天的可能。)
看个人对自由支配时间的诉求。
如果你是那种巴不得花2小时把一天工作做完,然后就忙自己事的人,肯定是没法适应大厂工作的。
但是也有些人,真的没有那么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甚至觉得时间多了无所适从。这种人就很适合去大厂办公,因为正好有人愿意为你不知所措的空白时间付费啊!
有没有必须支撑你要去的理由。
我个人是觉得,对于一些需要咬咬牙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大厂工作显然就是其中一种),你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经360度论证后自己都无法反驳的理由。
毕竟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目前来说没有,所以我放弃这个机会;
但如果你有,你就能坚持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