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聊岐黄:那些半路出家的中医大神

文 | 夜烛

半路出家做医生?在现代,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无证行医不允许,考证的话又必须有医学专业学历的硬性规定。但在古代,这却是屡见不鲜。不少读书人一旦功名受阻,就会选择习医这条路来作为自己的职业,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何况读书人学医,也算是学有所用。有句谚语不是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可见,在古人看来,由儒转医的学习成本很低,简直如探囊取物。正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环境,才让不少医学的天才不得以埋没。

1、医中之圣张仲景:瘟疫夺族人,矢志精研医学

这个不用说,只要知道了解中医或是历史的人,对于张仲景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写的《伤寒杂病论》更是烁耀古今,成为方书之祖。在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张仲景就交代了他学医的缘由。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十年之间,张仲景的族人就因此大量染病故去。目睹此种悲惨之景,张仲景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有所成。于是,他在做官之余,坐堂诊起了病来,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正是如此,他让很多老百姓从病痛的痛苦里摆脱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他无私地将毕生的医学经验整理出来,传诸后世。

2、滋阴大师朱丹溪:为疗母亲之疾,弃儒从医

作为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三十多岁之前一直为考取功名而努力,压根没有留意医学。后来,她的母亲病了,延请了很多医生来治,都没治好。没办法,于是,他自己开始学习中医,搜罗一些经典医书来看,看了三年终有所悟。于是,朱丹溪开始抓药为母亲疗病,并且最终治愈。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了从医的想法,恰逢此时,有一算命先生说他命里无缘功名。于是,他索性就当起了医生,为人治病,并创立学说,成为中医里滋阴派的开山祖师。

3、明清大师傅青主:中年丧妻之痛,成就妇科圣手

在梁羽生的笔下,小说中的傅青主是一位剑法高超的大侠。其实,历史上的傅青主确实是武学大师,创立了傅山拳法。当然,傅青主的才能还远不止如此,他可谓是一个通才,在经史子集、书画、金石、佛学、医学等众多领域皆有建树,其所著的《傅青主女科》成为中医妇科的经典著作。傅青主本事儒生,因为他挚爱的妻子在未到中年时就生病离世,这让他产生研究医学的念头,并以高超的技艺与崇高的医德为百姓济穷解困,可谓是一代侠医。

4、一气周流黄元御:为庸医所误,苦读妙悟岐黄

黄元御是乾隆皇帝所看重的御医,几次下江南都有他陪侍的身影。乾隆曾亲手为他写了“妙悟岐黄”的牌匾,而且他写得几部著作都被收录在四库全书里。他学医的过程,也是有不得以而为之的苦衷。本来年轻时,他就立志考取功名,已成为良相为追求。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偶然的眼疾,因为庸医的乱治,让一眼失明,从此断功名晋升之路。面对厄运,黄元御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誓言,踏上学医之路,创立一气周流的中医学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病,可谓影响深远。

5、民国医家岳美中:为疗自己之病,学医自救

岳美中本来是一位民国的教师,25岁时因偶然因素染肺病咯血。这病不仅让身体遭受病痛之苦,而且因此也丢掉了教师的工作,一度陷入困顿。为了摆脱困境,他决定自救,自己买来医书,然后自己开方试药为自己治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不断努力下,经过调养和吃药,岳美中竟把自己的肺病治好了。这样,他深刻体会到中医治病的疗效,从此致力医学,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并且培养了很多后学。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的培养确实有其自己的体系和文化土壤。尤其是,好的国学底子对学中医的十分有助益,毕竟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之上,读懂传统的中医经典著作也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与常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