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故事集•张光晟的“一不做,二不休”208
5.张光晟的“一不做,二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出处为唐朝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唐代张光晟,京兆盩厔(周至)人,初为骑卒。安禄山叛乱时,朝廷名将哥舒翰兵败潼关,帐下大将王思礼的坐骑不幸在交战中被刺死,处境危急。张光晟在骑兵阵中,把自己的马让给了王思礼。
王思礼安全脱险,后来官拜河东节度使。他认为自己能有今日,全亏当初张光晟让骑相救,便设法找到张光晟,并和他结为兄弟,还提拔他当“兵马使”,委以心腹,并再三奏请朝廷,任他为“太常少卿”。就这样,张光晟的官儿越做越大。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一支从泾原开赴前线的军队在京师长安事变,德宗仓皇地逃出奉天(今陕西乾县)。兵变军队推举失权在家的太尉朱泚为帝,张光晟又依附朱泚做了节度使。
朱泚建国号为大秦,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以张光晟为副将。不料进军并不顺利,遭到唐将浑兼等人的坚决抵抗,围城一个多月,始终未能攻克。
德宗派使者四处告急,一时各路勤王兵马陆续赶赴奉天。朱泚加紧攻城,却被城中军队暗凿地道通出城外纵火,烧去了云梯等攻城用具,人马大受损失。朱泚探明德宗已经召来了李晟、尚可孤、李怀光、马燧等军援救奉天,只得连夜收兵,带着张光晟回到长安。
第二年,朱泚又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委任张光晟兼任宰相。此时李晟、浑兼等唐军将领东西并进,已驻兵长安四邻,屡败朱泚的叛军。朱泚挑选精兵五千,交由张光晟驻屯在九曲一带。九曲与李晟屯兵的东渭桥相距只有十余里。张光晟眼看朱泚大势已去,暗中派心腹与李晟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归降朝廷。
李晟欢迎张光晟投降,同时挥军大举进攻长安,突入白华门。张光晟劝朱泚不要硬拼,趁早西奔泾州。朱泚便率领残部万余人,由张光晟护送出城。送走朱泚,张光晟回头带领余众向李晟投诚。李晟答应替他上表朝廷,奏请减罪任用。张光晟感激涕零,连连叩谢。
李晟每次举行宴会,都邀张光晟出席,待如上宾。众同僚对此大不高兴,华州节度使路元光甚至当众发作起来,指着张光晟的鼻子骂道:“我不能与反贼同席!”说罢,拂衣返营,满座不欢而散。李晟无可奈何,只得将张光晟软禁起来,听候朝廷发落。
不久,德宗颁下诏书,认为张光晟罪不可赦,理应处死。李晟无力挽回,下令将张光晟斩首。张光晟临死叹口气说:“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除非不干,既然干了就索性干到底。“一不做,二不休”就是从“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