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老子.公刘版

第六篇,治大国如烹小鲜,下油

二十九章,百谷王的下油处下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说明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第六十六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通行本主流译文为: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2,“是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七十八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七十八章中。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通行本主流译文为: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公刘本经文注解: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1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2,必以言下之3,欲先民3,必以身后之4。是以圣人处上5而民不重6,处前7而民不害8。是故圣人云:受国之垢9,是谓社稷主10,受国不祥11,是谓天下王。

1,百谷王:指江海。因为江海为所有的山谷之水汇集的地方,故称“百谷王"。

2,欲上民:欲,想要。上,处于……之上。

3,言下之:下之言的倒置。下,谦下。言,文言文用语,学说,主张。

3,先民:先,处于……前面。民,广大人民。

4,身后之:身,以身作则。后,处于……后面。

5,上:上位。

6,重:沉重。

7,前:前面。

8,害:伤害。

9,受国之垢:受,临危受命。垢,耻辱。

11,祥:吉祥,吉利。

公刘本译文

江河湖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成为百谷王有其深刻的道理,

是因为它善于处于最适当的下位,所以才能成为百谷之王而容纳百川,

因为这样想要地位处于广大民众之上,必须凭借谦下于民众的智慧和方法,

要想在思想境界处于广大民众前面,必须凭借享乐处于广大民众之后的道德品质,

因为这样圣人处上位而民众没有沉重的负担,危难时处于前面而民众不会受到伤害,

因此上古圣人深刻地申明:国家蒙受耻辱之时临危受命,这叫社稷之主,

国家遭受不祥之时挺身而出临危受命的王,这才是真正的天下之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