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振诊治精粹
颤振又名颤证、颤震、振掉,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颤摇大动,四肢颤动不止,甚或拘急。
《内经》认为本病与肝风内动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张氏医通》明确提出本病系“风、火、痰、肾虚”为患。
西医学中凡由锥体外系疾病导致的不随意运动符合本证特征时,均可按本病辨证论治。主要包括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及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少见病有舞蹈症、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等。
【病因病机】
1.肝肾阴亏 老年久病,肝肾阴虚,风阳内动,筋脉失养,导致肌体颤动振掉,拘急强直。
2.气血亏虚 饮食失节,思虑劳倦过度,心脾受损,气血生化不足,筋脉失荣,则筋脉颤动,而成颤证。
3.痰热动风 痰热互阻筋脉,热盛则易动风,痰盛则易阻滞经脉,痰热内盛,筋脉受扰,而致肢颤头摇。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为肝肾阴亏,气血衰少,筋脉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热扰乱经脉。
本病的病位在肝,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主症: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
(2)伴随症:可伴肢体不灵,行动迟缓,步态慌张,表情呆滞淡漠,言语不利、流涎。
(3)发病: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女性,素体肝肾阴亏者多见。
(4)起病:多隐袭,渐进加重。
2.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瘛疭相鉴别。瘛疭为肢体阵发性痉挛、抽搐,见于急性热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伴发热、神昏、两目窜视;而颤振为持续性的头、肢体颤抖,无抽搐,为原发病,无急性发病,无发热、神昏。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先应辨明标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者为本虚;痰热、内风为标实。其次应辨预后转归,正确的中医辨证治疗能缓解症状,延缓自然加重过程,预后较好;若失治或治疗不当,病情则逐年加重,可转为痴呆,预后不良。
治疗要点 以填精补髓,补益气血,熄风定颤为治疗原则。始终应从肝论治,或清肝热或熄肝风或养肝滋肝。
(一)风阳内动
1.临床表现 头摇肢颤,不能自主;伴眩晕,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紧。
2.治疗原则 滋阴潜阳。
3.代表处方 滋生青阳汤:白芍、石决明、磁石、菊花各20克,石斛15克,柴胡、生地、丹皮、麦冬、桑叶、薄荷、天麻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亦可选用滋荣养液膏。
(2)风阳上扰,症见目赤面红者,可加知母、黄柏各10克。
(3)肝肾阴虚者,可加怀牛膝、山萸肉、龟板各20克。
(二)髓海不足
1.临床表现 头摇肢颤,经久不愈,筋脉拘急,动作迟缓;头晕目眩,耳鸣,善忘,失眠,甚则神呆,言语失序,夜尿频繁,淋漓不净;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2.治疗原则 填精益髓。
3.代表处方 龟鹿二仙膏:鹿角、龟板、枸杞子各20克,人参10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若筋脉拘紧、头晕目眩,加山萸肉、生牡蛎、白蒺藜各20克,熟地15克,以滋补肝肾,潜纳浮阳。
(2)失眠者,加夜交藤、灵芝、茯神各20克,以补虚安神。
(3)夜尿频繁、淋漓不净者,加金樱子、益智仁、山萸肉各20克,以益肾缩尿。
(三)气血亏虚
1.临床表现 头摇肢颤,面色无华,心悸、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自汗,头晕眼花,或溲便失常;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薄,脉细弱。
2.治疗原则 益气养血。
3.代表处方 八珍汤。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石决明、钩藤各20克,天麻10克,以熄风。
(2)血虚明显者,加枸杞、桑葚子各20克,阿胶10克(烊服),以养血熄风。
(3)中气下陷,短气声低懒言者,改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4)久病不愈,加丹参、鸡血藤各15克,土鳖虫10克,以活血通络。
(四)痰热动风
1.临床表现 头摇肢颤,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胸脘痞满,甚则泛恶呕吐,痰涎不断,咳喘咳痰;舌红,苔黄腻,脉沉滑。
2.治疗原则 豁痰熄风。
3.代表处方 导痰汤。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加钩藤、石决明各20克,皂荚3克,以祛风化痰。
(2)病证后期常见瘀血诸症,可加桃仁、川芎各10克,红花9克,以活血化瘀。
(3)若痰浊内盛者,加礞石20克,白芥子、猫爪草各10克,以祛痰浊。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 风阳内动可选用大定风珠;髓海不足选用滋补肝肾丸;气血亏虚可用人参养荣丸;痰热动风可用滚痰丸。
2.针灸疗法 可选太溪、三阴交、中都、曲池、外关、合谷等,风阳内动者加阴谷、太冲;髓海不足者加复溜、大钟;气血亏虚者加血海、脾俞;痰热动风者加尺泽、水沟、大椎等。
3.饮食疗法
(1)黑芝麻50克,核桃仁100克,大米适量。将前两味捣碎,大米随食量而定,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每日1次温服,适用于髓海不足。
(2)瘦猪肉60克,龙眼肉、怀山药各20克,大枣5枚,隔水炖,隔日1次,温热服食,适于气血亏虚者。
(3)瘦猪肉60克,夏枯草20克,天麻10克,以小火炖1小时以上,每日1次温服,适用于风阳内动者。
(4)珍珠母30克布包水煎去渣,入苡仁、赤小豆各30克,大米适量,煮粥,每日1次温服,适用于痰热动风者。
【预防调摄】
1.舒调情志,避风寒、高温。
2.饮食清淡,避免煎炸辛辣刺激饮食。
3.劳逸适度、功能锻炼、生活护理与生活指导。(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