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苏州线下交流会——上篇
我和线下朋友在一起合影
喜欢苏州是因为读二三年级的时候,教我音乐的一位老师唱的那首《姑苏城里好风光》的歌曲,“姑苏城里好风光,清清的流水绕画廊……”
这首歌是电影《梅花巾》的插曲,曲调中带份忧伤,但我还是喜欢那句:“清清的流水绕画廊。”稍大点,常听大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过了南京,扬州,直奔苏州,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苏州这座园林城市,城内是园林,城外是寺庙、水乡,到处都是名胜古迹。我一直想体验一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的意境。
多少次梦中摇起乌蓬船,听苏州评弹,小船儿穿过石拱桥,在桥洞里可以看月亮。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满堂;秋天丹桂飘香,冬天雪映梅花;太湖里的水连着长江。从古至今是很多文人墨客聚居,游览的好地方。
这次我们选择这诗意的江南水乡苏州,举行《齐帆齐苏州线下交流会》,不尽是因为它的美丽,重要的是有我们心中敬仰的老师――蒋坤元。大家都想拜访这位如佛、低调、朴素、励志的企业家老师。当初齐齐老师与我们都说好了,大家来苏州聚会实行AA制,我也曾私聊过蒋老师,说我们这次来苏州,不能让他花钱,我们大家实行AA制,蒋老师说:“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来了有好酒,我定尽地主之意、我愿意,别再提这事啊。”蒋老师是言出必行之人,我们也不客气,随了蒋老师之愿。但我们都有这份感恩之心,在以后的岁月中,以不同形式回报这份情谊!
也许会有人说我们,蒋老师是个有钱人,我们才捧他,但是我可以代表大家的心声,因为蒋老师是作家,我们都是爱文字的人,才敬仰,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蒋老师也曾提到想见齐齐和我们,大家一起交流写作经验。
我沾点蒋老师的福气
如果蒋老师和我们一样是工薪阶层,我们也是这样敬他,正如我们尊敬从河北山里来的李老师一样,一位60出生的从事教山里娃的老师,曾被媒体报道:“牵着小毛驴的教书匠。”我们大家从心底敬仰,这位为山区教育事业而奉献的李老师。
李老师是受齐齐之邀请,第一次来苏州,他犹豫了几天,但同事们得知这个消息时,每个人都支持他,而李老师一直在期盼中,人还没走出大山,已为苏州行,写了八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2018年4月6日,我真的要南下了。临走的前一天,大儿子和孙孙回家来送我启程。儿子看我穿的衣裳不行,翻箱倒柜找合适的,翻腾得乱糟糟,他母亲啥时回家不知道会怎样埋怨。都把我这趟苏州之旅看得特别重要。
从他朴实无华的文字里,让人心中有份酸痛,“真的要南下”承载着李老师激动的心情。当了几十年的老师,为了来苏州和我们相聚,翻箱倒柜竞然找不到一套像样的衣裳。当我们大家向他敬酒时,敬他为教山区的孩子而付心血的时候,李老师眼里含满了泪花,我们在场的各位文友,都感动了。
席间苏州书法家谭良根先生,还赠送李老师一幅字。
左边是李老师右边是谭老师
因为齐齐,我们才知道李老师的。我也是齐齐的二期学员,因为她我才走进了简书,了解了自媒体,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还有很多80后90后青年写作者,这次是我和齐齐第二次见面了,再加上家乡人的原因,更亲切了,这次不尽见到了她,还有她女儿,12岁的小姑娘曾多篇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上,将来孩子的文笔定胜过她的妈妈。
另外还见到了齐齐的二妹齐梅齐,我曾经写过她的作品,生活中的她比照片还清秀,让人感觉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美。其实生活中的她就是个美食达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齐梅齐和蒋老师
这次机会我又认识了三位家乡美女,第一位是一格,我第一眼见到她,就对她说长得很像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老师。她是一个会写作、插画、设计、摄影的全才女孩。是安庆宿松人,与我舅舅、姨娘家不远,以后有机会定请一格帮我拍一套写真集。
一格去年下半年辞职,做自由职业,主要是给一些省市电视台,做些插画图片、分镜图,写作也只是爱好,有编辑找她出书,签约给本,开课。
齐齐和一格
第二位是一河漪沫美女,在合肥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一位非常亲和的女孩,我们俩都爱唱黄梅戏,她在省城合肥安微大剧院,和名家马兰、韩再芬合过影,并且她的母亲也与名家何云合影过。
这次我们俩唱黄梅戏各得到了书法家谭良根老师赠送的笔墨。
我们俩只想把家乡黄梅戏发扬光大,传播到全国各地文友们心中,因为我们是安徽人,我们的根在生养自己的家乡。
一沫和谭老师
谭老师和我
第三位是王筱玲,一位知性的美女,和齐梅齐同住舒城县,她是做公益事业,搞扶贫工作,我也曾看过她写的文章,细腻、真诚。
我和王筱玲
作者简介:春天里百花香,简书作者,齐帆齐微课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