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老师讲伤寒论71,72条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四。(即猪苓散是。)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胃喜润恶燥是其本性,发汗伤津揭其津液,胃中干燥不得用,胃不安则卧不眠,内有所缺外有所求,口渴饮水自救不足,少少饮水,如干旱逢甘露,润之胃中和自愈。
米汤或甘草或汤枣汤少少饮下补胃中津气会更好。
辨证要点,烦躁不得眠,口渴想要喝水,胃中津液亏损会干呕,纳差。
如果是脉浮微发热,说明了表邪还有,此时出现了小便不利,是太阳邪邪顺经传入太阳膀胱腑,邪气阻碍膀胱气化失施,无力蒸发水气上承出现了消渴,这个小便不利是尿少,膀胱蓄水虽有口渴但不喜饮水。微微发热表邪不重,小便不利证见膀胱腑邪重,就重顾轻五苓散温阳利水,邪从尿而出,邪去正安而愈。
这个小便不利有寒有热,要区别对证治疗,尿色深浅,舌色红淡,舌苔黄白,如果是热邪会有尿道感染疼痛,灼热感,不能一见小便不利就上五苓散,还有蓄水发热伤阴的猪苓汤,热淋的八正散。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这条是补充上条的,如果单独此条的症候,不可能用五苓散主之。
从第49,51,52条脉浮数宜麻黄汤,这里多了个烦渴,这不是发汗后伤津的症候吗,如上条的烦躁不得眠,69条的病不解烦躁者都是津液亏损的临床表现,这里却反其道而治用五苓散利水不是更干渴了吗。
所以是接上条补充症候,进一步转化太阳蓄水化热,热则脉数,热则烦渴,这是个脉浮数有表的太阳蓄水化热证,五苓散利水兼解表,邪从尿出,邪去正自复。
那你不是在上条说膀胱蓄水化热伤阴用猪苓汤吗,这里同样是化热用五苓散,怎么区分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