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 我只是年纪小,但不代表我的能力小
《少年的你,真帅》
王泯燃是鹤壁市明星中学九年级的学生,他生长在一个乐善好施的家庭里,母亲还是救援队的成员,一家人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泯燃受其影响,从小乐于助人,这总让他感到快乐。
2019年11月30日晚上,王泯燃和往常一样在家复习功课。当晚,鹤壁市浚县的赵先生带着3岁的女儿前往鹤山区走亲戚。19时左右,赵先生和亲友在饭店就餐后准备离开,却寻不到女儿。一会儿工夫,赵先生就听说孩子掉到饭店院内废弃的机井里了。接到求助电话后,多家救援队火速赶往现场开展救援。
可是,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小女孩被卡在一个内径30厘米、深约20米的井中。由于井口直径太过狭窄,在场的成年人都无法进入井中救援。在自救无果后,救援现场指挥员不得不改变营救策略,紧急调来4辆挖掘机进入现场,准备开始掘地救人。同时,救援人员也在积极寻找身形瘦小、符合下井条件的成年人。现场不断有志愿者自告奋勇要下井,遗憾的是他们肩宽都超过了30厘米。
救人如救火,一刻也耽搁不得。“让我家孩子试试吧!”就在这时,身着斑马救援服装的徐大姐向现场指挥请愿。接到妈妈的电话后,王泯燃立即放下书本,火速赶到救援现场。经过测量,王泯燃的肩宽腰围果然都符合下井条件。然而,由于他尚未成年,不符合救援条件的相关规定。怎么办?一边是等待救援的小女孩,一边是不符合救援条件的少年,这让现场救援人员左右为难。
此时,女童被困时间已达4个小时,哭声逐渐微弱。时间就是生命,不能再等了。“让我试试吧!”王泯燃再次主动要求下井救人。救援人员经过评估,最终同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试一试。随后,医护人员对王泯燃进行了简单的身体检查,消防员对他进行了救援技巧的突击培训,讲解了在施救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应急策略。
随后,王泯燃脚缚绳索,开始倒挂下井。第1次,他下到20米深的井底,四周漆黑,头灯的光只能照亮眼前巴掌大的地方。而且井内空气不流通,阴森刺骨。并且因为空间狭小,让人心中特别压抑,感觉自己像被要埋藏其中。而且因为是倒掉入井,感觉整个身体的血都在向脑袋里灌,头涨涨的,晕晕的。但是王泯燃在强让自己镇定下来后,看到井下女孩的影子,他排除杂念,坚定了救人的信念。他告诉自己,下井来可不是为了体验恐惧的。他定了定神,睁大了眼睛,一次次透过昏暗的环境,观察周围的情况,试图摸清井下和女孩的基本情况,并在接近女孩时,出声安慰小女孩不要紧张,哥哥很快就会救她出来。小女孩才稍稍停止了抽泣。
因不能长时间倒挂在井中,王泯燃被拉出井口。稍作调整,第2次,王泯燃带着绳索下井。可是空间有限,想按要求将绳索套在女童身上并不容易,他尝试多次都没能成功。为了不给女童造成二次伤害,他又被拉出井口,与救援人员商量解决办法。
很快,第3次下井,结果还是失败了。但王泯燃并不气馁,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把这名女童救出来。此时,王泯燃的救援已持续了大约30分钟,经过了6次失败。这次,在下井前,王泯燃深呼吸了一口气,给自己鼓劲,这次一定要成功。顺利地第7次下到井中。他汲取了前6次失败经验,终于找到了新的方法。这次,不负众望,他成功地将绳索套在了女童身上,之后王泯燃和女孩依次被井上的救援人员拉了上来。经现场医护人员检查,女童生命体征平稳。王泯燃也没有受伤,只是因为倒挂太久而有些头重脚轻。此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事后,王泯燃的母亲徐大姐说:“我为儿子的勇敢感到骄傲,他的行为也给我上了一课。” 因为王泯燃的勇敢,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温暖了寒冬里无数人的心。冷静不怯场,勇敢不慌张,少年的你,真帅!
(此文已发2020年期刊)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梁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超过1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