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胡希恕临床用药经验集【一点资讯】
大柴胡汤它没有人参,可是它加上芍药、枳实、大黄,去甘草、人参。那么大柴胡汤它为什么这么组成呢?对于大柴胡汤这个药这么用的道理我们暂时先不讲。这个病,柴胡证它波及到里,就是波及到胃,起码是到胃。只热而不实,那么就是小柴胡加石膏,它是有热不实,实就是实在的实。那么如果实就是这个大柴胡汤,实就是病已经侵到里而实,偏于实,大柴胡汤就是偏于实。
我们讲小柴胡汤它里没有病,所以它搁人参起码是不实呀。他怕这个病呀往里头侵,那么里既实了,你就不要补了,补就关门抓贼了,所以这个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反倒碍事。以驱邪为主的,所以它加上芍药、枳实、大黄,助食消胀这种办法。所以这两个方子不同了,那么由于药物不同,这个症候、主治也不一样。
这个大柴胡汤呀,它也是柴胡证,也有胸胁满,也有呕不欲食,心烦更不用说了,这都有的,但它多了什么呢?心下,就是胃这个部位,急。这个急字呀,就是咱们平常讲的就是一个憋,讲这个憋,痞塞,就是这个意思。不痛快,而且自觉堵得慌,这个急字呀,就这个意思。他这个心下这部位结得轻,急,结得更厉害,又硬又满胀。那么这个柴胡证有了这个情形,说明里头呀,半陷于里而为里实的症候,那你非祛邪不可了,所以他搁芍药、枳实、大黄。邪在里不能补,得攻,所以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去掉。其他就大同小异了。就是这个病半陷于里而成里实之候者,其表现,就枳实吧,枳实就是治里实胀满嘛,心下急,甚至硬满者,我们用大柴胡汤。
那么底下呢,就是关于这个大柴胡汤的临床加味或者合方,跟小柴胡汤是一样的。当然了,要有大柴胡证,恰好用大柴胡汤没问题的。可是有大柴胡汤证,又牵涉到其他问题,你光用大柴胡汤是不行的。
第一个,大柴胡加石膏汤。这个与小柴胡加石膏汤呀,这是挺衔接的一个,它不但里实,而且里也有热。那么这个石膏的量呢,同小柴胡加石膏的量是一样的。如果大便难,舌苔黄,他这个里一热舌苔就发黄,那你就只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就不行。尤其发高烧这个病还多呢,也是表证解除了,发高烧,他全是小柴胡加石膏那样,可是舌苔黄、大便干,这个小柴胡加石膏汤就不行了,你非用大柴胡加石膏不可。
这个临床我治很多很多了,我现在给你们说一个。就我治的这么一个人,发了五十多天的烧。这是一个从外国回来的,这个人呢,他当初就是个流感,发高烧,老是40度上下,五十多天了,医院没办法了,请各医院的专家呀来会诊。那么大家一看呢,他什么都用了,抗生素、输液,那么据西医的观点,认为这个都试验了还是高烧不退,恐怕是癌变,把这个病人差点给吓死。后来就找癌吧,可怎么也找不着癌细胞,这块有个小包也给做切片。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他的主治大夫和我熟,后来就找我了。找我这么一说呀,我就跟他说了,恐怕是流感,这病有的是呀。他非让我去,我就去看去了。
这个人呀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舌苔黄、呕逆、不愿吃东西、心下硬满拒按,这么一个情景。我说用大柴胡汤加石膏,吃了就好,就吃一付药,后来他又吃了三付药,后来我回来了,他不烧了,他也挨着吃,后来住了一个礼拜就出院了。到现在这个人我常见他,他也没有癌。这个多得很呀,我随便举这么一个严重的病例。我们在临床上遇着高烧,是由外感而来的,大便不干的,像我们方才说的小柴胡加石膏汤证,用小柴胡加石膏百试百验。如果有里实之后,也有柴胡证,便用大柴胡加石膏,也是百试百验的,这个我用多了。这个很多呀,你不给他,他就不下去。
大柴胡加芒硝汤,这个就是大柴胡汤与这个调胃承气汤的合方。发潮热,大便秘结,有其他的柴胡证,你就加芒硝吧。这个潮热,大便硬,他应该用承气汤。这个就我们说这个疫痢有用承气汤的机会,我自己的孩子得这个中毒性痢疾我就用这个方子加减,就是大柴胡加芒硝,我又给加石膏,因为他高烧得厉害,口舌干燥。这个挺好使。那么发潮热,再说胡话,用这个方子就对了。不过这个它没这个大柴胡加石膏应用的机会多。
大柴胡加橘皮汤,你看《金匮要略》里有呀,它说由于吃了这个鱼呀肉呀,那么大便秘结呀,它用大黄橘皮汤。所以橘皮这个药呢,对胃它起作用。如果咱们说这个宿食呀,有的时候你只用大柴胡汤,现柴胡汤证就可以治的,不现柴胡汤证干脆就不足以用柴胡,那就用调胃承气汤加橘皮以泻。那么大便不通甚至于打嗝,要是现大柴胡汤证,我们可以就用大柴胡加橘皮。
大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这个与小柴胡汤和葛根汤合方一样,这都是合用的一类的。那么也是在这个哮喘病的时候用的多,这个我也用过,这很好使。你比方说临床那个小柴胡汤加葛根汤,如果大便不通,舌黄苔,心下这个部位拒按,那你非通大便不可,那就得用大柴胡汤和葛根汤合方了。这个证与小柴胡加葛根汤主证差不多,它既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证,同时又有里证,这么一种合病。这个病呀一齐来,这个在这个哮喘里头这种情况很多。
大柴胡汤与桃仁承气汤合方,就桃核承气了,桃核承气汤这个方子用的机会挺多的,就是有瘀血证,你像我刚才说的这个热入血室,热入血室他如果有“其人如狂”,你只用小柴胡汤就不行,少腹这块儿急结,这纯粹是瘀血证,你就得用这个大柴胡汤配桃核承气汤,他得有大柴胡证,这都是有柴胡汤证,这个很多很多的。
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方。桂枝茯苓丸去癥,咱们《金匮要略》上说这个妇人有癥,常常有这个血积,血积他用桂枝茯苓丸,不可下。但是这个桂枝茯苓丸与桃核承气汤呀有些不同的地方,这个桃核承气汤有芒硝,那么桂枝茯苓丸里头呢既没大黄也没芒硝。我们以为大柴胡汤配伍只是有大黄,所以他没有谵语,大便也不是这么样子的干燥,我们一般就是合用桂枝茯苓丸。
那么这一类,你像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在什么病多呀?就是我们说脑血管、心血管的病,以至于脑系上的一系列瘀血证的反应,都可以用这个,这个很多很多的。那么如果口舌干燥,也要加石膏。尤其这个大柴胡桂枝茯苓丸合方,我们治这个心脏的疾患,应用的机会多得很。也是我一个学生,他就拿这个做心血管病常用的一个药,这个不是我瞎说,这好使得很,这我们临床上遇着这个冠心病很多了。如果有心绞痛,这个方子更好使。血压高就可以加石膏,这个石膏对这个血压挺起作用,这个在临床上遇到的也挺多。脑血管意外呀,也都可以用。那么其他的你像这个出血,有的时候有瘀血的关系,要现柴胡证也有这种机会。
大柴胡汤与牡丹皮汤合方,你看都是祛瘀药,个个都一样。这个大黄牡丹皮呀它没有桂枝,这个桂枝这个药呀主要是治气上冲,要不桂枝汤怎么治头痛呀?在上边的病呀大概都是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都是瘀血证。这个大黄牡丹皮汤就不然了,它没有桂枝,同时它有这个消痈肿的这个作用,它消痈肿,所以要有痈肿之变,这种瘀血证都要用大黄牡丹皮汤,咱们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它就讲了,可以治肠痈的,就是现在的阑尾炎呀。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也是以大柴胡汤的机会多,这个通过临床就可以看出来,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你要合用这个大黄牡丹皮汤,非常有效,这个我治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那么再有这个大黄牡丹皮汤呢,合上大柴胡汤呀,不但治这个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我方才说的那个小孩子他也得这个病了,他那个胆呀,肿得手一摸都能摸到,挺厉害。他这个孩子叫小明呀,就吃这个药,快得很。这急性发作的时候最好使,疼得这么样的剧烈,尤其胸胁这个部位胀气,他都是显到胸胁满、胸胁痛,那都是柴胡证。
这个方很好使很好使,我一个外甥,他胰腺这儿起一个什么东西,现在也没确定他是不是癌变,是不是其他的囊肿,据他们医院说是发生癌变,但是他这个病已经小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他这个肿呀也小得很多,从他这个吃药的结果看恐怕不像癌。那么这个大黄牡丹皮汤它起这个作用,也是祛瘀药配合大柴胡汤,它与带桂枝这个不同,带桂枝这个脑系多,你像我们说这个脑震荡有瘀血的,或者是脑系上由于有这个瘀血的头痛也有呀,一会我们后头有这个例子,那你用大黄牡丹皮汤不行,非用桂枝不可。如果大便秘实得厉害,你就合用桃仁承气汤。如果里微实而没有潮热谵语等等的情况,你可以用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汤有没有这个情景?也有。所以我这个前后的加味呀,合方呀,凑不了那么多,但是我在临床上这个体会就这个,小柴胡汤有瘀血证你也可以这么加减。这个就是大柴胡汤,这个这么多都搁到这里头了。
再就是大柴胡与茵陈蒿汤合方。这个也很多很多,咱们治这个黄疸呀,黄疸用茵陈蒿汤这大家都知道,他有柴胡证呀,你光用茵陈蒿不行,要配合大柴胡汤。这茵陈蒿汤就是栀子、茵陈、大黄这三个药。这个也很多,我们治这个黄疸型的急性传染性肝炎呀,用这个方子也很多,这都是我用过的,相当有效。那么对于大柴胡汤的加味呀就这么几项,或者合方。这个等我们都讲完了,讲病例的时候,我多举一些要紧的病例,大家做个参考。
四逆散,就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这四味药。古人本来是用散的,我们现在拿它做汤剂。汤剂就是把这四味药用9克以上,9克到12克就行,做煎剂,我现在就拿它做煎剂。
这个药应用的机会倒是挺多的,在《伤寒论》里有这么一段,“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它列到“少阴篇”里了,为什么?
这个虚寒的症候,经常有四肢厥逆。可是这个方子呢你们看一看,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哪个也不是治虚寒的。所以这个厥逆也是热厥,而非寒厥。那么热在胸胁,柴胡它治胸胁呀,所以胸胁这个地方,郁热太甚,影响到这个血液,血液有点受阻,也影响到这个四肢厥逆。所以这个是热厥之类的,当然热厥它不是少阴病,仲景这个书他常是这样,他让你鉴别,形是少阴,实质不是少阴,它应在少阳。
通过临床这类四逆我还没见过,这个四逆散治四逆这个情况不多见,反倒以其他的兼证不少,像治咳嗽呀,治下利呀,这个四逆散治下利。我们讲那个大柴胡汤证,这个大柴胡汤证不可下,而不呕,可以用它,它也用枳实、芍药。心下这个地方发闭塞,那么心下这个地方发闭塞而有柴胡证,主要的就是胸胁满呀,有这个症候不可下,这是里无实,大概都用四逆散,所以这个方应用的机会并不少。但是一般单独用这个方的机会也不太多,也都是合方或者是加味。我们常用的加味还得参考以前的,与这个方子特别常用的加味我来介绍。
四逆散加龙骨牡蛎。这个方子用的挺有意思。就是这一个四逆散呀,龙骨牡蛎各加12克。这个龙骨牡蛎咱们都知道,在《伤寒论》里常治惊狂呀。历来对龙骨牡蛎的认识也不一样。有说这个收敛固精,其实是一个精神不正常。咱们说胸腹这个地方悸动,人发惊、发恐惧,这全是龙骨牡蛎证。所以古人对遗精什么的他都用龙骨牡蛎,他这个都由于神经的关系。
那么我用这个方子,就是四逆散加龙骨牡蛎,不是治遗精,它能治什么呢?这个临床上也很常见,说个痿证,就是阳痿,这挺好使,你们可以试验。
它这个四逆散呀,主要作用的是舒畅胸胁,那么与肝就有关系了。拿中医观点,说肝主筋,肝气畅通,如果再加上治神经,这与神经是有关系的,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加龙骨牡蛎这个我也治些病例,挺好使。这个在前面都没有的。古人说这个龙骨牡蛎治三惊呀,就是害怕那个惊。
上热下寒为病本
苦辛开降除其根
一般老百姓把口舌生疮、口腔糜烂都称谓上火,而一些医书也多认为是上热或湿热,如《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口舌证》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
《医方考·口病方论》:“口糜本于湿热”。临床确实有为上热者,以法治之当然有效,但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如囿于上热,必医有不周,使不少人含冤受苦。胡老在讲解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讲述了他1952年治验病例。
例1患者为36岁五个孩子的母亲,家住北铁匠营。患口舌糜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黏膜。脉沉细。胡老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
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二钱,黄连二钱,大枣三枚,生石膏一两半,生阿胶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三剂痊愈。
胡老讲道:本患者来诊时已处危急关头,如投药再错,胃气大败,则危及三条人命,若投药正确,则使患者出现生机。因此辨证用药必十分小心。
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者,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并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虚,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
胡老常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糜、口腔溃疡,跟其实习和进修者也多仿用,但一位实习生开了甘草泻心汤,胡老却改为三物黄芩汤。
例2王某,女,32岁,病案号29654。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日:原有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三剂而愈。本次发作已一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
胡老改方:生地黄八钱,苦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茜草二钱。
二诊:4月9日:上药服三剂,口糜愈,鼻衄已。
按:开完处方,学生曾问胡老,本患者为什么不用甘草泻心汤加减?胡老只是说:“本例不是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方证,而是里热、上热明显的三物黄芩汤方证,看一下方解便自明。”
学生借此复习了三物黄芩汤方证。该方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胡老在注解此条时写道:“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读至此则豁然明了,该患者有鼻衄、心烦等,已说明里热明显,同时也说明津液伤明显,因此不但要清热,而且要生津,故治疗时以黄芩、苦参苦寒清热的同时,重用生地黄、茜草凉血清热,生津增液,药后热除津生,故使衄止、口糜已。
古人善医狐惑病
依证治愈白塞氏
在讲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胡老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970年夏他刚从河南归来,吕尚清院长告诉他,有一位某部女军人曾几次来找看病,说数年前曾患白塞氏综合征,经胡老治愈,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因特回国找胡老诊治。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乍听之,不禁愕然。不久患者果然前来,但事隔多年,胡老已记不清楚,经过一番问答,乃知数年前,该患者因口糜合并前阴蚀疮来门诊,服中药治愈。近复发,在意大利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主症仍是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不久均治。
以上是胡老口述的治验例,可惜原病历未能查到,其具体证治不详,但具体用药却记得清楚,今列于此:
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黄连二钱,大枣四枚,干姜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苦参汤即用苦参二两,煎汤坐浴。
按:白塞氏综合征是1937年才出现的病名,中医没有专门的证治经验,但有关狐惑病的证治早在汉代的医籍详有记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甘草泻心汤主之”。
白塞氏综合征的中心证候是口、眼、前后二阴溃疡及皮肤、黏膜损害,其中口糜见于所有患者,其次以前阴溃疡为多见,因此,胡老依据治疗白糜、狐惑病而治愈了该病。应当说明的是,本例只是口腔、前阴溃疡,适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疗,而白塞氏综合征尚有眼、皮肤、血管、消化道等病变者,应依据证候特点用药,不能仅用甘草泻心汤,宜注意。
【辨证要点】肠痈腹痛,皮肤甲错,或皮肤肿痒流黄水者。
【方剂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
【用法】上三味,研粗末,每用6克,水煎温服。
【方解】薏苡仁、败酱草清热、排脓、消肿,稍加附子以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之排出,因治瘀血痈脓之变。
【原文注释】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解:其身甲错,指腹皮如鱼鳞。腹皮外虽拘急,但按之则虚软无力。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脉数主热,今身无热,为无表热,当为里热甚明,其为肠内有痈脓无疑,宜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临床应用】常用于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又由于本条其身甲错的说明,活用于皮炎、痂癞等亦验。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例1】1972年胡老随教学连队在河南商丘曾治一女孩,手掌肿痒流黄水,即所谓鹅掌风的剧证,久治不愈,思与本方,因当时无败酱草,即以生苡仁30克,附子6克为方与之,1剂知,连服6剂即复常,为效之速,实出意料。
【例2】董某,男性,10岁。头面及四肢发黄水疮,瘙痒而流黄水,此起彼伏,已2个月不愈,曾用西药青霉素等消炎治疗无效。饮食如常而大便干燥,苔白厚,脉细数。
此属内有瘀热,郁久成痈毒而发于外,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生苡仁30克,制附片3克,败酱草30克,山栀10克,连翘18克,银花18克,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2剂,流黄水减,服6剂,黄水疮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