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电影《1921》守望初心:走得再远,也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电影《1921》中,陈独秀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这是我们百年前的先辈们,面对着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旧社会,所发出的战斗宣言。
由黄建新、郑大圣执导的电影《1921》,是庆祝重点影片,该片没有以“编年体”的方式通览党的百年征程,而是以1921年我党诞生时期的年代“横截面”视角,来让观众们切身体会到,首批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可谓视角独特,也给团队留下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据说,为了更全面呈现出1921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们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并且在实地实拍和原景全比例还原上,也下了很多的功夫:
别的剧组都是“搭景”,能满足镜头拍摄所需即可,而《1921》剧组则是与华东建筑设计院合作,以建筑标准重建了这些场景。由此,历史上的标志性地点柏榆巷、石库门、青年杂志社、望志路106号等等,都被影片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这样的严谨与求实,在历来的同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中,都不多见。
如今再看历史上的1921年,那是一个新旧时代交替的节点,即便已经有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各地的工人罢工,国人的抗争意识在渐渐觉醒,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旧世界还在眼前,武装还掌握着军阀手里,“内惩国贼、外争国权”依然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目的所在。
由此,电影《1921》所截选的1921年前后所发生的大事小情,得以让我们跟随影片重返那个从万马齐喑到万马奔腾的新中国觉醒与开启的一刻,那也正是国内的革命力量,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完成新旧中国的交叠的历史性时刻。
虽然影片的视角是“横截面”,但这个面却覆盖的尤其之广,将镜头推向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推向了历史上众多的重要人物,由此带来一场极具年代感的历史“穿越”,也使得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推翻旧中国,开启新时代,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进程,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更是凸显了历史使命的选择与担当。
整部《1921》的故事风格以写实为主,但影片也确实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的诗意画面:
比如,李达与妻子在天台聊天,说到自己当年反抗日货时,竟然发现连烧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的:“偌大的中国,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眼中闪烁的悲愤,以及用火种所比喻的革命之火,让人动容;
比如,在外滩奔跑的毛泽东,何止是在穿过建筑与人群,俨然是在从旧的时代奔向了全新的时代,他的一小步,是国家与时代的一大步;
比如,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的时刻,青山绿水、雾气缭绕,湖中的那艘红船,看似普通,却似乎闪烁着万丈的光芒……
这样的场景,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处理,更是于质朴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浪漫情怀与高尚情操,反倒让人物更加真实接地气。
《1921》的创作立意是,以“教科书级呈现建党历史”,如今就观影所感,确实如此,这是一部不落俗套,无论是在创作手法,还是在剧情延展上的,都有许多创新,且处处可见匠心的作品,不仅为观众们带来太多血脉偾张和激情澎湃的瞬间,或许也可以给未来更多同类型作品的创作者们以启迪和借鉴。
电影《1921》将于7月1日隆重公映,正是对党的百年征程的最好庆祝方式,我们常言“走得再远,也别忘了为什么出发”,《1921》便是如此,让我们始终记得出发原点、奋斗初衷,只有牢记历史、不忘初心,面对未来的挑战之时,才能走得更稳健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