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说服了刘美女——也谈银耳的选择

先警告各位,不要轻易和美女争论,特别是有知识的美女和自信的美女,因为美女有知识,你要有准备,但美女如果很自信,你一不小心就很自卑,那就杯具鸟。

刘美女者,湖北农科院刘启燕女士是也,偏偏的,她还就是一位有知识有自信的美女。(未获许可,所以不能配上美女的头像,请谅解啊)

话说刘美女,前如意情武汉公司CTO,直接翻译叫首席技术官,中国土法叫技术总监,就是那种总在监视别的技术人员的那种。刘美女是边银丙边教授的入室弟子之一,在金针菇行业干了十来年,已经算是资深技术人士了。

我出门的最大愿望就是有些艳遇,这一次在古田那是称心如意了。艳遇刘美女,而且坐在一块儿侃大山一个多小时,可以说心满意足了,不过满足之下也是胆战心惊,美女不好对付。

那天,我们在争论一个问题:古田盛产银耳,可是,到底怎样的银耳是好的?这个似乎没有国家标准可以参考,而且大体上品种区别也无法用国家标准界定。

我们在厂商的宣传里面,就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容易煮烂的好,另一种说煮不烂的好。站在宣传的角度,这都是突出特点,但是无论是我还是刘美女,都是消费者,所以我们只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这个“好”。

应该承认,消费者角度才是最大众的角度,生产者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认知(哪怕消费者错了,你也要服从,比如黄白金针菇之争),才能做大做强。宣传不统一,那就得想办法统一,统一的消费认知,才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规范扩张和精进。过于个性化的消费模式,生产也只能个性化适应,大企业就不好干了。

刘美女就是干大企业出身的,所以当她把这个题目抛给我的时候,我并无准备。但根据一贯的自我潜意识,我脱口而出的说是容易煮烂的好。刘美女立即追问一个最头痛的问题:为什么?

我想了想说:传统上银耳是在木头上生长,所以原木银耳是比较好的,而原木银耳相对比较容易煮烂,所以我就认为容易煮烂的好?刘美女有天下美女的一个绝对共同点,那就是叫小不讲理权,这一下她不干了,说那也不一定啊,原木的是不是最好,那是因为以前只有那种,何况咱们也不能因为难得而认定好,那不过是心理的认同。

好吧,美女的话,理由不足也是理,好像这话也还是有点道理呢。

菌业里面,人工培植好过自然发生的产品的例子还是不少的,比如灵芝,所以,坚持这个理由是不能说服刘美女的。

如果追根究底,当然是拿化学成分说事,我最怕的就是刘美女提出这个要求,老实说,关于银耳的营养物质的具体成分,我是两眼一抹黑。幸好,刘美女没有谈这个,估计要么就是知识美女不好意思为难我,要么就是她也两眼一抹黑。反正事实上就是有成分标准咱也不能在家里弄个检验仪器不是,所以这个标准还是得感官化的体验才好。

不过幸好咱还有个身份,那就是食用菌高级吃货,虽然研究水平麻麻地,吃货水平就有接近顶尖的行业高度了。而一个好的吃货,是必定还得有好的厨艺和相关知识的。

在这个基础上,咱就开动大脑,于是乎想出来最好的理由:

吃为了啥?为了消化利用!

怎样才能有利于消化利用?通过和水的高度结合,达到高度分散,最大程度的接触到酶和胃酸,以利于化学反应的发生。

怎样做到这些?加工!

怎么加工?炖了吃!

呵呵,那就是容易炖烂的好了。

想想也是,大火小火高压低压都没辙的东西,那就只能和金针菇那般——明天见了。

刘美女终于点头认可。

我终于可以不再出汗,也多亏她没有继续深入提问。

看来美女虽然有小不讲道理权,但知识美女是不屑于滥用这一招的。

注:今天,罗信昌先生逝世,刘启燕女士乃是罗门隔代弟子,故文字一律用黑色以致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