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爱三千里
故土难离。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人老了,随着机体的退化,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渐渐消退,对外面的变化就多了更多的恐惧,因为笨拙与退化,就渐渐地缩回了原来的世界,而故土,无非就给了他这样的安全感。
“好出门不如呆在家”,因为家,有他的根,那二分薄地,有他用一辈子的辛劳而换来的房子,有他的邻里乡亲,出了门就可以用乡音与人渐渐家常与天气。而外面的世界,给予他们的,更多的是慌张,高楼大厦让人迷失,霓虹闪烁迷离了双眼,听不懂的语言又让他手足无措,慌里慌张。
“叶落归根”,无论年轻的时候有多少雄心壮志,多么的雄赳气昂,颠沛流离以后,觉得还是家最好,故土最亲。一代大儒王阳明在生命的尽头里,最大的心愿和人生的最大遗憾,就是回余姚老家。归家,可以慰藉人生所有的失意与委屈。
然而在世人都在想着还乡归家的时候,有一种人,在人生的老年,却收拾起了行囊,远离家乡,奔赴异乡,追随孩子。在异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生活不便,思乡心切,唯独,有自己的孩子。
为了孩子,追爱三千里。火车蜿蜒,钻地洞,过隧道,越山路,沿河岸,只有故乡越来越远,异乡越来越近,心就渐渐收紧,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的不安全感,但旋即,又是一种快慰,可以与孩子在一起。
坦诚地讲,一生平淡,但又有一身傲骨,不慕权贵,不羡名利,独独稀罕别人家儿女成群,子孙膝下承欢。人生到老,放下了一切繁华,看惯了一切冷暖,独独放不下天伦之乐。
人之已老,所有的一切,都是个习惯。习惯了小地方的纯朴,习惯了去地里转转、看看庄稼的长势,习惯了出门与邻里乡亲随意畅聊,习惯了饭后的几段秦腔,习惯了与老友的几盘闲棋,也习惯了隔段时间与老姐老妹的欢聚。然而一朝为爱追,所有的习惯都要放下,随着火车的远行,满脑子里想的都是适应,而不是习惯。大半生的习惯,要从头再来,有多难,有多不适应,也只有自己知道。
《追风筝的人》里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勇敢地追。”朴实如他,不会说风筝高飞,也不懂云来云往,只是他一样怀着这样的一颗执着之心,追梦而行。虽满心的狐疑、担心、忐忑、不安、慌张、无助、恓惶,但是一想到还有孩子,又无比的安慰,可是事实上,所有的生活,都要他独自去面对,孩子有他的工作与生活,又能给他几许陪伴,哪里又能托付得起那样的重负?可是无论如何,追爱千里的人,心里最多的还是希望与慰藉,那是他追爱而行的勇气与力量!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爱三千里,且行,不问归期!
2019.2.24晚 郭江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