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系列中医科普文章链接及导读

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是同人先生为了传播中医,原创写作的中医科普系列文章。相当于传统意义的经典中医,同人先生做的是——用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让经典中医不再晦涩难懂,即使读者没有中医基础,也能快速入门。这个系列实现了:

(1)让中医远离了玄学

当所谓的阴阳回归到地球的自转,五行追溯到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中医就变成了变成了天文学;当五运六气归根于五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最小公倍数,天干地支作为计数的方式也就揭开面纱;当了解上海人喜欢甜食、广东人喜欢苦茶背后的中医机理,就能明白中医如何指导人生活。

让中医远离玄学,走进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拥抱现代医学,这是传承和发扬中医的必然之路。

(2)用人话解读中医

我们无法强求社会回归到两千年前具备广泛认同阴阳五行的大环境中,科技的进步、社会语系的变化、教育体系的影响,已经明确要求中医文化的传承要适应时代的进步。那些期望以传统中医语言解读中医且期望社会大众广泛理解的诉求只能说是妄想。

中医师晦涩难懂的语言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医生本身就不太明白,所以用传统语言解读,打太极,让患者不知所云来装点自己的门面;

医生本身知识面较窄,无法综合使用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

医生理论体系不完整,但有很多实践验方......

不管是哪种,如果患者不能理解自己疾病的机理,又如何让患者相信中医师,相信中医并广为传播中医文化呢!

(3)明白机理是第一要义

医圣张仲景,在竹木书简上,不可能那么多废话讲解那么多的机理。他对人体模型的识别、疾病的产生与变化的机理,都是隐藏在中药方剂后面。对于中医爱好者或者中医学习者来说,我们只有了解了基本机理,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下一个系列,我们将通过55篇文章,集中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全部经方,让大家领略中医之美,理解各组方的严谨性以及适用范围。当然,没有看本系列,直接读方剂讲解,学习的效果就会差些。

站在山顶,已窥中医全貌,再学习必然手到擒来。

(4)重申本号的定位

本号的定位是传播中医文化,帮助大家学习中医,期望更多读者通过学习之后,掌握中医,为自己和家人解决常见的疾病(真正的中医师都是全科医生),预防各类慢性病,最终实现人人自医的目标。

原则上,本号不愿意回复关于疾病的咨询,当然在深圳本地的可以联系当面诊治。但诊疗不是我们传播中医文化的初衷,毕竟累死累活,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特别大。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商业的利益诉求,比如能够预防慢性病、调理身体且效果显著的健康食品,以及讲解中医的在线课程、线下课程,或者商业合作,但这个离大部分读者太远,围观、然后散场就是。

(5)对读者的期望

本号的文章填补的空缺是传统中医语言解读中医(大部分人不懂)、小道中医(断章起义不系统或者骗子)之间的空缺地带,就是给大家搭个桥梁,让读者用你自己具备的知识来理解中医,并构建中医全貌。

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通过系统学习,然后慢慢从小病入手(如感冒),逐步深入,处理日常常见病其实很简单的:比如小孩的感冒发烧、手足口、川崎病、轮状、诺如等,成人的结石、浮肿、肾炎、尿血、哮喘等,像常见的皮肤病等也能手到擒来。各位能够把小病预防或者处理好,自然大病也就不容易发生了。

其实,学习中医最主要的是改变你对生活的认知,很多疾病就是自己作息、饮食规律等造成的,你明白了,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是明知故犯、自己作死的人也很多)。


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收录于同人出版的书籍《四圣弘医——从步入中医之门到迈入中医之魂》(中国古籍出版社,已售罄,淘宝、孔夫子有少量)、《迈入中医之门》(中南大学出版社,已完成三审和印刷,2020年底2021年初公开发售)。本号无互联网图书销售资质,感兴趣的中医爱好者可关注并自行到公开平台购买。

下一个系列——深入浅出方解伤寒,共计文章55篇,串讲《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全部方剂,会用现代科学语言解读组方的机理、适用情况、药方适用的药物性格特点等,上述文章收录于同人先生出版的书籍《深入浅出方解伤寒》(中南大学出版社,已完成三审和印刷,2020年底2021年初公开发售),该书籍全部文章由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医大师亲审并出具出版意见,因未获得允许公开授权,所以未公开国医大师的姓名。

本号长期阅读的读者,有很多几十万粉丝的大V,也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这些人的影响力很大,如果得到允许是可以迅速扩大影响力的,但我们不希望炒作概念,选择这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做法,选择慢慢培育中医土壤,让读者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成就,让你们自己成为自己家人的健康管理师。

在头条,你会发现,本号是唯一的、全系统、有体系、有规划、有步骤的用现代语言解读中医,引导你步入中医殿堂的认证号。各位且行且珍惜。


迈入中医之门第89篇:中医视角解读“疼痛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8篇:中医视角解读“手脚冰凉和手脚发热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7篇:中医视角解读“失声音哑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6篇:中医视角解读“皮肤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5篇:黄疸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4篇:中医视角解读“小便不利类疾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3篇:中医视角解读“产后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2篇:中医视角解读“不孕症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1篇:中医视角解读“皮肤发黄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80篇:中医视角解读“肝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9篇:中医视角解读“慢性肺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8篇:中医视角解读“忧郁症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7篇:中医视角解读“肿瘤对治思路”

迈入中医之门第76篇:中医视角解读“肿瘤发病原理探析”

迈入中医之门第75篇:中医视角解读“梦病探析”

迈入中医之门第74篇:中医视角解读“头痛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中医视角解读“出血类疾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2篇:中医视角解读“水肿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1篇:中医视角解读“哮喘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70篇:中医视角解读“牙痛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9篇:中医视角解读“中风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8篇:中医视角解读“瘦弱增肥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7篇:中医视角解读“肥胖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6篇:中医视角下腰椎间盘疼痛及骨质类疾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5篇:中医视角解读“妇科类疾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4篇:中医视角解读“神情绪类疾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3篇:中医视角解读“肠胃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2篇:中医视角解读“风湿类疾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1篇:中医视角解读“糖尿病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0篇:中医视角解读“高血压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59篇:中医形病、气病和神病的三个层面

迈入中医之门第58篇:中医现代视角解读“失眠论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57篇:论中西医观点统一以及中医流派的寒热统一

迈入中医之门第56篇:中医科学视角解读“上火”机理与防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55篇:六经系统归纳总结

迈入中医之门第54篇:厥阴病治疗的启示

迈入中医之门第53篇:厥阴病之寒热交杂证

迈入中医之门第52篇:厥阴系统与厥阴病

迈入中医之门第51篇:少阴病之咽喉疼痛证

迈入中医之门第50篇:少阴阴虚证

迈入中医之门第49篇:少阴系统寒水泛滥证

迈入中医之门第48篇:四逆汤

迈入中医之门第47篇:少阴系统寒化证

迈入中医之门第46篇:少阴病治疗思路

迈入中医之门第45篇:少阴系统与少阴病

迈入中医之门44篇:太阴病治疗思路

迈入中医之门第43篇:太阴系统与太阴病

迈入中医之门42篇:少阳系统与少阳病对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41篇:阳明病分析和对治思路

迈入中医之门第40篇:阳明系统与阳明病

迈入中医之门第39篇:中医视角下的人体六大系统(有视频讲解)

迈入中医之门第38篇:太阳伤寒

迈入中医之门第37篇:太阳中风

迈入中医之门第36篇:太阳病纲要(3)

迈入中医之门第35篇:太阳病纲要(2)

迈入中医之门第34篇:太阳病纲要(1)

迈入中医之门第33篇:太阳病简介

迈入中医之门第32篇:六经辨证与太阳系统

迈入中医之门第31篇:《伤寒杂病论》成书及艰难流传史

迈入中医之门第30篇:医圣张仲景

迈入中医之门第29篇:中医治病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迈入中医之门第28篇:人体的能量供应中心和水处理中心—肾系统

迈入中医之门第27篇:人体内最大的血液湖泊—肝系统

迈入中医之门第26篇:人体的生命之河与湖泊水系

迈入中医之门第25篇:人体的水循环系统代谢失常

迈入中医之门第24篇:人体的水循环系统

迈入中医之门第23篇:五行之水

迈入中医之门第22篇:皮肤过敏

迈入中医之门第21篇:喉痛咽痒

迈入中医之门第20篇:咳嗽

迈入中医之门第19篇:风热感冒

迈入中医之门第18篇:风寒感冒变化的几个阶段

迈入中医之门第17篇:风寒感冒与麻黄汤

迈入中医之门第16篇:金主义 肺藏魄

迈入中医之门第15篇:阴阳二十五人

迈入中医之门第14篇:五行之金

迈入中医之门第13篇:脾土的疾病

迈入中医之门第12篇:坤土合德

迈入中医之门第11篇:五行之土

迈入中医之门第10篇:心之所向

迈入中医之门第9篇:五行之火(心)

迈入中医之门第8篇:桂枝汤临证

迈入中医之门第7篇:肝木的生发与天下第一方

迈入中医之门第6篇:肝木的疾病和治疗

迈入中医之门第5篇:五行之木

迈入中医之门第4篇:阴阳轮转 一气周流

迈入中医之门第3篇 阴阳五行

迈入中医之门第2篇:宇宙、太阳、地球与中医的阴阳

迈入中医之门第1篇:什么是中医的阴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