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医如何一跃成为中医专家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当今中医热从上至下席卷全国,振兴中医的口号震耳发聩、响彻云霄。全民相信中医、学习中医、使用中医、接受中医正如火如荼蓬勃展开。在这大好形势下,作为中医人应该如何静下来思考一些什么问题呢?中医真正的痛点有多少?中医的专家青黄不接吗?中医的疗效每况愈下吗?尤其是青年中医成长和成才最大的瓶颈是什么?今天就最后一个问题我想结合个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虽然此一时彼一时,但我觉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多可借鉴。

■ 作者 | 曾小平

首先我想讲几个数据:我28岁提为科室副主任,30岁成为当地有名的中医专家并担任业务院长,38岁成为全国风湿病专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且《曾氏风湿类疾病系统疗法》获省级科研课题。院内自创制剂20多种等。

1、青年中医在大学学专业时就应该尽早立下做一个好中医的志向和目标。

我是恢复高考第一届(七七级)进入中医学院学习的。当时中医受歧视,来自西医诋毁、老百姓的质疑比比皆是。我的高考分数进最好的西医院校没问题。进我心仪的综合大学学文也完全可能。可母亲硬要我第一志愿填了中医。

理由也相当充分:一是父亲因正直敢言被错划右派,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前车之鉴,学文做官风险大;二是中医救过我的命。我十岁那年得急性肾炎到省城大医院西医没治好,就是当地的名中医治好的。中医是我的救命恩人;第三于人于己都好,是个稳定的职业。这救命恩人、学文危险、母命难违的理由让我不得不进了中医学院。

刚进校我对中医真的没有兴趣。有相当多的时间用来阅读大量的文学、历史、美学及诗歌等书籍,如食甘怡。业余时间更是喜欢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追寻未来的作家诗人梦。虽然专业考试得了高分,但自己心里明白只是应付,学习没兴趣不扎实,暑假回到家甚至向父母提出退学重考的想法。

母亲含着眼泪苦口婆心的劝我,反复提了学文做官风险大及中医是救命恩人等理由。但真正打动我并让我改变想法是母亲的激将法:“孩子啊,行行出状元。你既然认为你优秀。你就学中医学不好吗?你就不能做一个人人尊敬的良医吗?”。

我无语,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在暑假快要结束前向父母表达了一定好好学习中医争取做一名好中医。绝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厚爱。新学期开学后我就完全投人到学中医中去,夜以继日如海绵吸水孜孜不倦……

这里不太愿意回忆但一定要提的一位同学,他就没我醒悟的早,更没我幸运。他是我们班公认的才子,早期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历史和诗歌,后来接触就越来越少了。他学文的兴趣一直到毕业都没转变到学中医上来,学中医只是敷衍应付拿到毕业证罢了。

毕业十年后我们见面时我已经是医院的专家并做了业务院长,它还是一个普通医生。关键是他医生没做好文学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单位歧视他,他也怀才不遇,长期借酒消愁郁郁寡欢,最后不到四十因肝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现在一想到这事就会为他惋惜,就会暗自庆幸!是我母亲在我迷茫时点醒了我点亮了我,使我找到并坚定了我的中医方向,通过努力我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中医工作者。

2、大学期间学好理论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早实践、多实践、主动实践。

我做了以下三点:

(1)重视见习。见习时间短,往往很多同学不重视,甚至觉得紧张的理论学习后正好可以放松了。我却做足功课主动提出到最好的中医院找最好的老师带教。

(2)重视临床实习。我主动找班主任要求到最好的中医院即母校附院学习。对查房、会诊及培训等带教都是全神贯注全力投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查资料,并登门向各位老师求教。在住院部期间,经常和病人及家属沟通。帮助了解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3)大学五年期间,一直利用节假日主动登门跟学院的临床大师辩证处方。拜师跟师近十位之多,其中有梅国强、田玉美、熊魁梧、周祖球等著名中医大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中医的信心和热爱也源于此。这些中医临床大师不仅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和中医临床的独特疗效,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坚定了我学好中医的决心,也成为我一辈子坚守中医的最大动力。

3、三年住院医生要多向中医前辈学习,和同事搞好关系,和病人交朋友,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1)利与弊、喜与忧完全在你的理解和选择中。我刚分到家乡中医院时,第一天在内科上班,据介绍有四老及他们的徒子徒孙和我一个科室。我先是喜后是忧,喜的是老师多,学各家之长有机会了。忧的是今后要想不受挤压甚至脱颖而出应该很难。我通过分析利与弊,喜与忧,决定从利和喜作手。低调做人,谦虚好学,勤思笃行,奉献包容、不断创新。最后不仅赢得了同科室同事的心,更赢得了四位老中医的一致称赞。

(2)当别人都不愿做时,你的机会就来了。大家都知道我们那个年代中医住院医生的大病历最难写。中医的四诊合参、理法方药、西医的九大系统回顾都要写。写一份病历少则5-6页纸,多则10几页纸。谁都不愿意写病历,尤其是师带徒出身的医生更犯难。因此我主动要求承担收新病人写大病历的举动受到普遍欢迎。一般医生管床10个左右,我一般都在14个左右,最多达到19个。记得最累的一天收了新病人6个,忙了一通宵才完成了任务,第二天早上还接着查房。这样做不仅拥有了更多病人。而且积累了更多临床经验。同时也融洽了与同事的关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3)视病人如亲人,和病人交朋友,以病房为家,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我工作不到两个月就遇到了一件令人愤恨的事。我的上级医生居然背着我在我管的病人里说我只有理论临床不行。并动员他们提出会诊或者直接换病区的要求。事后病人们一五一十把事情原委告诉了我,并鼓励我不要受干扰。无论如何他们都会信任和支持我,我当时感动不已。心想付出是有回报的,病人对我的由衷认可是最大的褒奖。

(4)你的能力和信任是在你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中体现出来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院一名老中医(省政协委员、老院长)突然邀请我做他的助手到上海川沙讲学坐诊。要知道他是有两个徒弟的,他没带徒弟却带我,我高兴坏了,怀着感恩的心立刻接受了邀请。在上海川沙40多个日日夜夜,我基本上都是围绕老师和病人在转,圆满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连大上海的风景都没顾得上观赏就匆匆返程了。

4、在门诊工作后。应全方位打造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1)只有你自己心理很强大,并且历练的很强大,强强融合才能无坚不摧。年轻中医三年的住院医生结束后的第一道关就是门诊关。刚开始我还是有些担心的,担心坐冷板凳没病人。但细一想谁都要面对这一关,与其担心不如主动出击想办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好在之前做了准备,用各种方式把我坐门诊的信息告诉我的大部分住院病人,得到了积极响应,这是我的门诊病人基础。其次是主动和门诊同行处理好关系,尤其是对坐的医生。首先是尊重、坦诚、虚心请教,其次是不抢对方的病人,不说对方的坏话,甚至把自己疗效不好的或对方擅长的病人主动推荐给对坐医生。我的一系列举动感动了对坐医生,相处一年互帮互助,十分融洽。两个人的病人都很多,反映都很好。

(2)要主动到药房和工作人员打成一片,要了解药物的基本情况。这样既可以用药更合理提高疗效,又可以让更多地员工了解自己并宣传自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药房有一个老药工我向他请教药物炮制问题时得知他书法了得,经常有人请他写对联,其内容基本是抄写的,我毛遂自荐如有新对联内容我提供绝对原创的,他欣然答应了。我们之间的合作维持将近5年之久,其中最受益的是老药工推荐了不少病人给我,还说服了几个不相信我的病人找我。

(3)对待问题病人要不离不弃。要用真诚、沟通、智慧、疗效及耐心一套组合拳解决问题病人的问题。对待问题病人应该用真诚感染他,用有效的沟通了解他的迷惑和真实需求,用智慧化解他的不信任,用疗效改变他对青年中医的偏见,用耐心吸引他成为铁杆粉丝和宣传员。曾经有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问题病人通过5次看诊后才获取信任成为铁粉。

(4)利用各种身份综合能力在各种场合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扩大影响力。作为团委书记,通过组织青年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我信任我并主动找我看病,主动向周边人宣传我。作为音协副主席,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医院和自己。作为诗歌爱好者在重大的节日期间主动写诗出刊,让本单位的人了解我的方方面面,树立良好形象。

(5)有目的的多参加学术会。多参加短期专业培训。这些年发表和交流80多篇专业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30多次,参加专业短训班9次。既向同行学习了很多有价值知识和经验,又宣传了自己,还开拓了视野。

6、有定力,经得起诱惑。八十年代后期,我在单位每月工资100来块钱。当时我的一位唱歌徒弟在深圳跑场每月能赚4-5千元,特回乡邀我带他一起做,我拒绝了。九十年代初期,海南的房地产热席卷全国,我的一部下在海南和他的几个大学同学炒房地产赚了大钱特回乡请我出任副总经理,月薪过万还有分红、期权等,我也婉言拒绝了。另省厅李厅亲指派人调我到中医处任副处长、地局樊局调我到地局做办公室主任我都拒绝了。这些拒绝连亲戚朋友都不理解,甚至认为我有病。

金钱和官职对于我也有诱惑力,但我既然在母亲的影响下选择了从医的路,既然中医是我的救命恩人,既然刻苦扎实学习了中医五年,既然老师的教诲常在耳边响起,既然患者投以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既然常浮现病人在治愈后的喜悦……这些足以让我拒绝诱惑排出干扰,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作为中医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我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绝对坚守医疗、坚守医院、坚守中医。我真正做到了!

7、博与专。青年中医先博后专,博专结合才能有所作为走得更远。理论基础要牢,经典要学透,多看案例,多关注新科技、新信息、新方法及新手段。学以致在用字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寻找专科专病突破口,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反复修正、反复提升,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才能真正形成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我先有五年中医基础学习,三年的大内科住院部实践,三年的门诊临床,才逐步摸索出风湿病的一套系统疗法,才能在风湿病方面有所建树。

8、中医和西医的关系。目前大型中医院表面上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其实有很多已不姓中了,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我个人一直坚守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原则。能用中医的绝对不用西医,即可用中医又可用西医的首选中医,实在要用西医的介绍给西医。中药加西药不是中西医结合,我坚守中医人一定要纯中医,即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贯穿诊治的全过程,包括针灸、推拿及治未病都要遵循这个原则,不能零星碎片化理解和运用,更不能扭曲乱用。中医学习西医要了解现代诊断技术为我所用,学习西医的疾病预后为我所用,掌握西医的短板扬长避短。只有这样中医才会振兴,才不会消亡,更不会被西医所取代。

9、院长和中医专家的均衡兼顾发展。我30岁就成了名噪一方的中医专家,有了一批病人粉丝,同时我有幸当选业务院长,各种管理事务缠身,这在当时湖北是绝无仅有的,光环的下面是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有一段时间非常累也非常彷徨,曾一度想在院长和专家中做一选择,也做过辞去院长的努力但都未能如愿。无奈将两者一直兼顾到至今。要想两者兼顾好绝非易事,这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时间。

10、教训分享:胆识不够,始终没有创立平台的勇气。几次合作迈出一只脚就收回了,功亏一篑。很多人问到我,你是专家又当过院长,自己创业开诊所办医院不是更好吗?这真说到了我的痛点。其实有几次都找好合作者及创业团队,正准备大干一场时都因客观干扰而退却,究其原因有勇气不够的因素,也有追求完美的过错。现在的中医的大小环境好很多,青年中医赶上好时光了,我非常期待并支持现在中医尤其是青年中医要敢于冲破体制的束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也帮助过许多青年中医自己开诊所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我也不遗余力的培养中医专家和中医管理人才。我现在花甲早过,最大的愿望就是帮中医找出最好的生存平台和发展模式,更多地指导青年中医成长,让他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更多的为振兴中医而呐喊和尽力!深切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分享祖国医学中医伟大复兴的喜阅!

青年中医强则振兴中医有望!

中医的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的中医朋友们一起努力吧!

曾小平

北京同仁堂佛山连锁公司副总经理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现任北京同仁堂佛山连锁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医疗。旗下有近50家中医馆)

曾任湖北洪湖市中医院(三甲) 业务院长 学科带头人

湖北省高等教育中医函授教育委员会  常务理事

广东佛山中医院(三甲) 特聘专家

广东江门五邑中医院(三甲) 学科带头人、业务院长

广东江门中医药学会  会长

广东中西医风湿病委员会 副主委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重点学科带头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三甲) 学科带头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自然疗法中心 首任主任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筹备领导小组 负责人

广东惠州华康骨伤医院  首席专家、常务院长

I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