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有多高明?名家超越了尼采,却被诸子百家集体鄙视
现代的一些专家总是喜欢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倒并不是他们说错了,而是因为他们找错了地方。他们往往把老子、庄子、孔子冠名为“哲学家”,并且想在老庄、孔孟身上找到西方哲学的影子,这其实就是南辕北辙。老庄、孔孟并不是真正的“哲学家”,至少不是现代意义的、西方意义的哲学家。
但是中国古代是有西方的哲学思想的,而且比西方的哲学走的更远,只是不怎么被现代人所关注而已。中国的哲学有多高明?名家超越了尼采,却被诸子百家集体鄙视。没错,中国古代真正的哲学家,并不是老庄、孔孟,而是名家,也就是提出“白马非马”的那帮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如果真正研究过现代哲学、或者说西方哲学的人就会发现,这门学问并不是思想的学问,而是名词和定义的学问。不论是看尼采的著作,还是叔本华的著作,一般中国人都会觉得比较晦涩难懂。这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思想性非常强,而是因为它的各种名词和定义太多了,你要搞明白他讲了什么,就必须得把他的各种名词和定义全部背下来。
这无疑是一件枯燥而无聊的事情,更无聊的是,等你把他的名词和定义全部背下来之后,你会发现他的整个文章都是在用一个名词来解释另外一个名词,最终得出的结果又是一个新的名词。所以我们很容易在这些著作当中发现这样的句式:定义一个A使得它是B,定义一个C使得它是D,而A 和C的定义相似或者相同,所以B是D,或者B与D相关。
本质上,这只是把哲学家们自己的定义互相比照了一番,其实与事实的本质B或者D没啥重要的关系。不过,西方的哲学一般还是傍着现实来走的,以防绕太远了,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在说啥。而中国的哲学家们,也就是“名家”则达到了完全不需要帮着现实,直接在名词之间跳跃的境界。
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白马非马”。为什么名家认为白马非马呢?因为公孙龙认为马是对形体的规定,白马是对颜色的规定,所以形体不能是颜色——看到没有,这就是非常典型的ABCD式句式。公孙龙进一步说,马可以是黄马、黑马,如果白马是马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白马是黑马?还是典型的ABCD定义的模式。
而且公孙龙不再需要向西方哲学家那样,还停留在对现象的定义上面,而是直接对定义进行定义,达到了一种天马行空的超人境界。这足以证明,中国古代的“哲学”远比西方的哲学要发达。不过,在中国古代,这种“哲学”是最不被人待见的,也是诸子百家一致鄙视的对象。儒家的荀子这么评价名家: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
意思是这些“哲学家”们只会玩文字游戏,对于现实社会没有任何帮助,还会扰乱人们的思想,欺骗普通的百姓,坏得很。惠施、邓析子就是当时著名的名家(邓析子也参杂着法家、道家的思想)。不仅仅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对于名家的反对旗帜鲜明,即便是清静无为的道家也很鄙视名家。《列子》曰:
“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然则子产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不得不诛也。”
意思呢,就是邓析子虽然有创作法律的才能,但是局限于“哲学”,老是喜欢玩文字游戏,最后导致他政治上的知己子产不得不杀了他来安定郑国。不仅仅子产和邓析子这两位朋友因为邓析子的名家哲学思想闹翻,另外一对好朋友也经常因为名家思想不痛快,那就是庄子和惠施。庄子说: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意思是,我这个好朋友惠施虽然有很多玩语言艺术的书和学说,但是没有一件是能够真正反应事实和真理的。可想而知,中国古代的“哲学”,也就是现代哲学受到了多么普遍而一直的鄙视。这也正是现代的一些专家说中国5000多年都没有“哲学”的原因,因为在一开始大家就没看上这个“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