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012年国内的调查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0.83%。2017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提出,30%~90%的癌症患者合并贫血。肿瘤相关性贫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由于组织缺氧会使患者出现放化疗抵抗,从而导致不良预后。
引起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原因很多,目前已证实与下列因素相关:1、肿瘤本身引起的或是在进展过程中侵蚀周围正常组织、血管等造成的癌性溃疡,进而引发的各种急、慢性贫血等。2、部分肿瘤进展期间会激活巨噬细胞,进而使后者分泌的干扰素 ( r-IFN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增多,间接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贫血。3、放、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常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破坏增加,血小板降低等骨髓抑制也会间接引起贫血;肿瘤细胞直接侵犯到骨髓,也会直接或间接抑制红细胞的生成而导致贫血。4、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常为剂量性限制毒性(也称累积剂量毒性);如铂类化疗药物(以顺铂为主)使用后易导致肾损伤,从而减少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 )的生成。另外,临床上,含环磷酰胺或紫杉类方案化疗后贫血发生率较高。一般来说,随化疗周期数增加,癌性贫血发生率也相应升高,多周期化疗后达 35%—95%。5、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缺乏,饮食不足等引起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等病症。大量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肿瘤中贫血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在实体肿瘤中,消化系统肿瘤贫血发生率最高(62.0%);其后依次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52.1%)、泌尿系统肿瘤 (45.0%)、软组织肉瘤(33.3%)、肺癌(32.8%)、头颈部肿瘤(30.8%)和乳腺癌(26.3%)。当血红蛋白(Hb)<60g/L或严重贫血相关症状(即使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且需要立即改善贫血和纠正贫血症状的患者进行红细胞输血是合理的。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通过输血纠正贫血的同时会伴有输血反应或输血感染的风险,严重的会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所以在接受输血治疗时,觅友们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除了注意外界环境的干净等,觅友应需注意增强免疫力,以降低感染风险。在纠正缺铁和其他潜在病因后,可以考虑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使用方法为:150 U/kg或10000 U每周3次,或36000 U每周1次,皮下注射,1个疗程4-6周。优点是:耐受性好,能减少患者的输血要求。缺点是:起效慢,一般要在用药后2-4周才会起效,只有大约2/3的患者有效,且有血栓形成风险。血红蛋白(Hb)<80g/L, 不建议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血红蛋白(Hb)≤100g/L,是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初始值。血红蛋白(Hb)为110~120g/L,是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目标值。血红蛋白(Hb)>120g/L,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减少EPO剂量或者停止使用。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发生贫血(Hb ≦110g/L或Hb从正常水平降低 ≧20g/L)和绝对铁缺乏(血清铁蛋白 < 100ng/mL)应接受静脉注射铁剂治疗纠正缺铁的情况。在功能性缺铁的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 < 20%,血清铁蛋白 > 100 ng/mL),如果考虑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则在开始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和/或治疗期间应用铁剂进行治疗。铁剂:如口服硫酸亚铁、左旋糖酐铁、富马酸铁等;推荐餐后服用,减低胃肠道反应;多吃一些加强铁剂吸收的食物:鱼、肉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这些抑制铁剂吸收的食物:谷类、乳类、茶;不能使用口服铁剂时,可选择注射铁剂。叶酸:确定贫血与叶酸缺乏有关,可通过口服叶酸补充,不能盲目补充。维生素B12:无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口服;反之需肌肉注射。贫血的饮食原则包括:注意平衡膳食,在此基础上适量增加富含血红素铁、蛋白质、叶酸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及维生素C等促进铁吸收的食物。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大约60%左右的铁都分布在血红蛋白中,如果缺乏铁就容易有缺铁性贫血。补充含铁食物: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禽肉、鱼类、芝麻、木耳、海带、口蘑等。铜可以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和运输,还能够在肝脏内合成铜蓝蛋白,从而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缺乏铜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富含铜的食物主要有口蘑、香菇、蚕豆、黄豆、海米、蟹肉、紫菜、龙虾、榛子、松子等。人体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时,骨髓中幼红细胞分裂增殖的速度就会减慢,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并且导致不成熟的红细胞大量增加,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猕猴桃的叶酸含量高达8%,可适当食用,另外还有绿叶菜、豆类、动物肝脏等富含叶酸的食物。维生素B12则多来源于动物肝脏和肉、蛋、奶类食品。如有需要可就医并接受补充剂治疗。
蛋白质是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物质基础,缺乏蛋白质相当于造血原料不足,容易导致贫血。优质蛋白质多存在于豆类、肉类、蛋类、奶类食品以及部分谷物之中,搭配起来食用更为合理。维生素E能促进红细胞的合成,保护红细胞血管壁的完整,延缓细胞的氧化衰老。缺乏维生素E时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可能出现溶血性贫血。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主要有压榨植物油、杏仁、榛子、胡桃、花生、玉米、小麦胚芽等。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E胶囊。很多人谈起补血,必定想到红枣,其实红枣的含铁量只有猪肝的1/10,吸收率也较低。中医常说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我们建议日常可适量吃,但不能依靠红枣来纠正缺铁性贫血。
建议贫血时每周吃1~2次动物血或肝脏,贫血纠正以后每个月吃一次动物肝脏,起到一定预防贫血的作用。食物中含铁量最高的食物是猪肝,猪肝中的铁含量就高达22mg/100g。
但也有不少人说,猪肝有“毒”,别说肿瘤患者,正常人最好也不要吃。的确,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排毒器官,混入饲料的药物残留及有毒的代谢产物如果未能排干净,余毒都会聚集在这里。所以,猪肝在烹饪前要先排毒。把猪肝先放在清水里冲洗干净,再切成厚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也可以加一点白醋促进毒素的排出。而且,烹炒猪肝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该至少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猪肝全部变成褐色,看不到血丝为止。这样才能保证将残留在猪肝里的病菌或寄生虫卵被杀死。但是,猪肝毕竟是高胆固醇、高嘌呤的食物,食用猪肝一定要控制好量,一天别超过50g(1两),一周吃猪肝的次数最好别超过2次。合并三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尿酸高(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者,不建议吃。另外,吃饭时注意不要喝茶、咖啡或牛奶,因为其中的草酸、钙等成分会降低铁的吸收。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