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27】涎腺腺样囊性癌
涎腺腺样囊性癌
涎腺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又称基底细胞癌,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涎腺肿瘤的4%~8%,好发部位小涎腺,腭部多见,其次为腮腺、颌下腺。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诊断要点
症状和体征:
1)质地较硬的圆形肿块或结节,生长缓慢固定,侵袭性强。
2)较早出现功能障碍,生长在舌部的小涎腺腺样囊性癌致舌运动障碍。
3)生长在腮腺、颞、颌下腺部位的出现张口困难,腭部肿瘤出现溃烂穿孔等。
4)早期出现疼痛、麻木、面瘫、感觉异常等,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浸润引起的症状,是该病特征之一。
B型超声:可明确肿块发生部位和大小,病灶回声不均,对腮腺深叶的病变显示不好。
MRI检查:T1WI 肿块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 低信号,囊变或粘液灶为混杂高信号。
CT表现
舌、腭、腮腺区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可辨认,腮腺外涎腺等密度肿块不易辨认(图3-6-15)。
邻近骨质破坏、缺损或囊状膨胀。
腺导管造影后CT扫描见导管移位、变形、中断,碘油外溢瘤体密度增高。
增强扫描病灶轻度至中度强化(图3-6-15B)、不均匀强化(图3-6-16)或中心放射状强化(图3-6-17),囊变部分不强化。
面神经受侵犯:见于发生在腮腺深、浅叶之间的肿块,可伴有乳突尖和茎突骨质破坏,面后静脉以及茎乳孔外侧低密度脂肪垫消失(图3-6-16)。
颅底神经孔(卵圆孔、圆孔、棘孔)呈同心圆扩大,受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
图3-6-15 腮腺腺样囊性癌
A.CT平扫右侧腮腺区有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病灶累及腮腺深、浅叶,面后静脉以及茎乳孔外侧低密度脂肪垫消失;
B.增强扫描肿块较明显强化,邻近骨质未见破坏。
图3-6-16 腮腺腺样囊性癌
A.增强扫描见左侧腮腺区明显凸出面轮廓之外的软组织肿块,邻近脂肪和表皮线影消失,病灶内多条纹状强化,面后静脉以及茎乳孔外侧低密度脂肪垫消失,邻近下颌骨受压略显变形,骨质未见破坏;
B.MIP显示颈外血管受压移位。
图3-6-17 腮腺腺样囊性癌
A.增强扫描见左侧腮腺类圆形肿块,边缘强化较明显,其内呈放射状强化,左侧颈内外动脉被包埋其中;
B.CTA显示肿块边缘和肿块内部不均性强化。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