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大秦帝国“书同文”标准字形
从中国书法发展的角度看,秦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册的。所谓小篆当以秦刻石为代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加强影响,他带丞相李斯和百官巡视各地,刻石记功,以颂扬他废分封、立郡县、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从而留下了珍贵的秦代刻石,相传为丞相李斯所书。秦始皇东巡刻石多已残毁佚亡,今所存者仅《泰山刻石》、《琅玡刻石》,虽已残毁,但秦篆面目尚存,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均为后人翻刻,仅存字形格局,而神意俱失。《泰山刻石》也称《封泰山碑》,是秦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刻石。
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颂辞144字,二世诏78字,共计222字。李斯手书。碑石四面环刻,书体为小篆。今存10字,字形结构长形整齐一致,运笔流畅飞动,转折处柔和圆匀,风格优美,生动有力。
《琅玡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秦始皇下泰山南登琅玡山所刻,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四周环刻,剥蚀严重,仅存两面13行86字。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平碑记》评价道: 嬴秦之迹,唯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 以上诸碑皆为丞相李斯书写的小篆,充满雄强浑厚之气。笔画停匀,提笔疾过,圆浑而遒健,笔法若玉箸,所以后人又称其为 玉箸篆.它结体平稳,上密下疏,沉着舒展。这类风格的篆书非常适合于庄重严肃的场合。
秦刻石上的小篆比《石鼓文》、《秦公簋》上的籀文简化,并且结束了战国时六国文字混乱的现象,统一了全国的书体。
除刻石之外,秦代小篆还铭刻在秦虎符上。如《阳陵虎符》,铭文是极精美的小篆,笔道圆匀,笔力雄健,对称均衡,结法谨密,更兼字画错金为之,灿灿金光,眩人眼目。《新郪虎符》也是笔道圆融,结体严密,字体风格属于秦系文字,精美异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