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全职社会人的近五个月的时间里,一些旧的烦恼消失了,一些新的烦恼滋生出来。戴先生说,有一本书叫做《少有人走的路》开篇即说Life is hard。强烈推荐我读,教我如何接受Life is hard。大概是在上海秋去冬来的日子里,他看到我时不时地,盘旋在被生活或工作覆盖在心头上的情绪里。而忙碌本身会让一个人在某个层面上突飞猛进的成长,也会让一个人在大局观或是情绪处理上狭隘起来。想到这里,我想等忙完下周开始,真的可以考虑看看这本书。旧的烦恼大约就是那些有着程式,不太为自我思考所左右的,比如一次考试,比如一场毕业,比如一记求职带来的烦恼。不带目的的“学习”本身一定是最幸福的。从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级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学习到为了丰富自我而学习,仿佛是一条不再被绑架的幸福之路。那么,我应该为旧烦恼的消逝而开心。而讽刺的是,有时间这么做的时候,大部分人渴望挣脱“牢笼”;等到忙到焦头烂额的时候,又在感慨因为不学习而造就的狭隘。挤海绵里的水,成为了真学问,迫不及待的想给没有时间的理由一记耳光。等到终于像打怪一样熬过了这些可预见的烦恼后,人生仿佛从这个点开始才是射线的开端,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再也没有所谓四年,所谓三年的时间节点可以将一系列想法、规划区隔开来。没有了同僚,没有了比较。可能还有一些已知的婚前和婚后,为人父母前和为人父母后,但从自我的角度来看自己,终究还是“一马平川”,要自己和自己拼命奔跑。自此,横亘在我们自己面前的就是一片平谷,需要开始警惕是否要一直这样走下去,走到疲累却看不到尽头,于是要适时考虑是不是要爬一个山头。新的烦恼大约就是对趋于稳定的敬畏,恐惧被杀死在温水煮青蛙的假象里。前几天,儿时成长起来的最后一个闺蜜告诉我要结婚的消息,先是惊讶,后是寂寥,最后才是期待。对稳定的期待和恐惧永远都是并存的。一方面期待,一方面又觉得,一旦一脚踏入其中,自我的棱角又要被削弱一点。但为爱而结婚,都是可喜可贺的。所谓寂寥,大概就是又要有一个人从我们共同的轨迹里走出去,面对婚姻,面对孩子,我还真的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和共鸣感。把我留下来,留下来,继续和CPA较劲,继续想着怎么做个Dream Woman。也可能是我,是我不能跟上她们的轨迹。而无论如何,我总是祝福,也总会来。于是,我往后的日子,最后都变成自己和自己拼命奔跑。因为不确定性而欣喜若狂,又因为不确定性而百感交集。最累的时刻不是在杭州出差,而是拼命挤时间考试;最开心的时刻也不是终于考完,却是在考前,因为需需师兄来,喝啤酒,抓娃娃,熬夜拖拉机。在一起的人,有的被遗落在回忆里,有的忙不迭的奔到下一趟旅程。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节奏。考完CPA终于放下紧绷的弦,便和一个许久未见的法大师姐约饭,聊聊现状,聊聊故人,聊聊打算。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四年没见了,再见时却一点也不尴尬。也许是毕竟在那段交叠的时光里,我们有着决定未来之路的共性,也都是继续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