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谁不想听毛姆聊作家的八卦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毛姆的书单》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近来一本奇书出版,让人再次品味了一番毛姆的毒舌和信息搜集能力,读完这本书后,我愣是觉得倘若文学界有狗仔队,那么毛姆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狗仔。
很多时候,现代人愿意引用毛姆,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阅读毛姆的作品,而是因为毛姆作品里尖酸刻薄的金句特别多,而且毛姆似乎也不怕得罪人,因此写得特别大胆。
本来读《毛姆的书单》只是为了参看一下他对于世界文学作品的看法,但是没想到还是被引到了他的「文坛八卦」上来了。
整部作品其实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他的漫谈年轻人该如何阅读,而第二部分则主要选取了英、美、法、俄四国文学作品,并从中选取了具体的几位知名作家,将他们与他们的杰作放在一起评价。
在文本一开始,毛姆就指出了自己阅读的理由:为了娱乐自己。
当然这个娱乐也并非我们理解的,从生理上让自己的得到满足,毛姆所指的娱乐应该是一种深度的精神消费,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毛姆那个时代精神消费需求的发展。
但是在指出这一点的同时,他也不忘引用别人的话来挪揄那些不阅读的人:「不阅读的人没什么可思考的,亦没什么可以表达的。」
虽然这带着知识分子的傲慢,但是毛姆的真正意图却是劝人阅读。
可是在劝人阅读的同时,他又不失睿智地指出,人的时间有限而文字作品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一些有意思的作品去读,甚至需要训练自己的跳读能力,由此来应对一些作家的陈词滥调。
除此之外,他在开始讲述自己的八卦故事时,同样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那一部分篇幅略长且有些啰嗦,但是总结下来便是一句话:
我们要保持阅读的习惯,但不要过分崇拜一个作家,要培养阅读的能力,特别是跳读,但是同样也要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在劝说了一番之后,毛姆便进入正题,变身成正儿八经的文坛八卦小报记者,一边推荐自己的私藏书单,一边开始讲述这些闻名遐迩的大作家的轶事。
码字天王 - 狄更斯
首先就是狄更斯的故事,虽然毛姆推崇狄更斯和他的《大卫·科波菲尔》,但是他也尖锐地指出,狄更斯描绘下层人士有一手,但是在描绘上层人士时往往非常尴尬,人物容易失真。
对此,毛姆的看法是,狄更斯出身下层人士,之后虽然靠写作成了暴发户,但是还是不能经常接触到真正的上层人士,所以他写的下层人比较真实,而写的上层人则有些假。
简单的阐述,毛姆觉得可能还有点不彻底,连忙又引用亨利·菲尔丁的话说:
「不幸的是,具备这些资格的人很少愿意从事写作这项倒霉的职业(写作);通常,下层和贫穷的人才会从事这项职业,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个职业是不需要什么准备就可以从事的。」
但是毛姆总是忍不住毒舌,看到菲尔丁的毒舌之后,他似乎也起了兴,继续深挖狄更斯的八卦。
在他的叙述中,狄更斯更具人性,非常喜欢花钱但是却常常陷入经济困境,负债累累。由此毛姆说,狄更斯创办了杂志《汉普雷老爷的钟》其实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抵消巨额的开支,不过狄更斯的一部佳作《老古玩店》就是在那里连载的,算是给这本杂志开了好头。
聊八卦之余,毛姆还喜欢批评狄更斯的创作,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点评倒也中肯,比如说,毛姆从狄更斯自身的经历出发,认为狄更斯小说中的欢喜是真实的,但是里面表现出来的悲伤情节虽然颇有匠心,但是并不自然,这是因为他创作时已然生活奢华,日日逍遥快活,甚至能与女演员暗生情愫,而儿时的惨痛经历其实只是被放大了放进了作品,本质上并非真的那么痛苦。
顺带毛姆还黑了一波那个时代的小说家,在文中他如此写道: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是以写作为生的工人。他们不得不按照合同的要求,为十八、二十或者二十四期报纸创作出一定篇幅的文章,并且不得不巧妙地为每期设计一个结尾,以吸引读者购买下一期。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创作造就了狄更斯的成就,但是如果放在今天,或许称他为码字天王显得更为贴切一点。
恋姐狂与吐槽怪 - 简·奥斯丁
说完狄更斯,毛姆又来聊奥斯丁,只不过可能因为奥斯丁是女性,他的讽刺便相对温和了一些。
在毛姆看来,奥斯丁不过是一个可爱的恋姐狂,常常喜欢给自己的姐姐写信,然后疯狂地吐槽别人,有些话甚至非常刻薄,但是却也透着十足的幽默(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奥斯丁和毛姆倒有相似之处)。
毛姆随便引用了一些奥斯丁给姐姐的信,里面尽是些讽刺的话:
「单身女人都容易走向贫困,这就是人们支持婚姻的有力证据
不敢想象,霍尔德太太就要死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做了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人们再也不能诋毁她了。
由于惊吓过度,舍伯恩的黑尔太太早产了好几个星期,昨天她生下了一个死婴。我猜是由于她无意中看了自己的丈夫一眼。」
如果把这些话放在她的作品里,读者应该也不会觉得膈应。
正如《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一样:在常人看来,有钱的男人总是想娶一位太太。
毛姆在书中也坦言,在奥斯丁的作品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傲慢与偏见》。
他说:《傲慢与偏见》的开端恰到好处,两位年轻男子对伊丽莎白和她姐姐简的爱慕为整部小说提供了情节,结尾也恰到好处地以他们的婚姻作为结束,这是传统的幸福结局。
当然,毛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的琐事,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她的生活处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边缘,全然不像狄更斯那样。
奥地利贵族后裔
亨利·菲尔丁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接下来聊的人物是亨利·菲尔丁,毛姆对于他的作品似乎倍加推崇。
菲尔丁是爱出风头的戏剧作家,他的戏剧类型融合了歌舞、时事短剧、对公众人物的滑稽模仿和暗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量产(两三个早晨,一部滑稽戏就诞生了)。
但是虽说是量产,但是质量上毛姆却没多挑毛病,反而指出菲尔丁创作的讽刺剧最终让当时的英国出台了《许可证法》,也就是说,剧院经理必须获得宫务大臣的许可证才能公演一出戏剧。由此菲尔丁的剧作家之路算是断了。
不过,从戏剧转行到小说是有优势的,菲尔丁在创作方面还是顺风顺水的。
在毛姆笔下几乎许多作家都是虚荣慷慨且挥霍无度,最终债台高筑的,菲尔丁也是如此,由于有了钱总是会挥霍一空,而妻子则因为焦虑最终早逝。
但是毛姆笔锋一转,说菲尔丁虽然对此非常伤感,但是为了有人可以照顾她,他竟然娶了妻子的女佣,这使得他在社会上饱受诟病。
不过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他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在文中,有那么一句话我颇为认同,菲尔丁没有刻意创造完美的模范人物,而是刻画了普通的人性,宁愿粗鄙而非优雅,宁愿自然而非捏造。他的意图是实现绝对的真实,没有找借口,也没有掩盖缺点和不足。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便足以称得上是一位作家。
除此之外,毛姆还提到了蒙田的散文、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夫王妃》、《曼侬·雷斯戈》、伏尔泰《老实人》以及卢梭的《忏悔录》,
对于卢梭的《忏悔录》,毛姆的评价也有为中肯:
这本书卢梭真实地展现了自我,毫无顾忌地控诉自己的忘恩负义、不知廉耻、狡诈善变、卑鄙下流。
而且他所引用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颇为恰当:
「这本书似对所有人的自我优越感都会造成打击,而在艰难的现实世界,这种自我优越感正是我们的一层保护伞」。
傍富婆的法国富二代 - 巴尔扎克
若是要聊法国作家的八卦,毛姆绝对不会放过巴尔扎克,在漫谈时,毛姆便已然把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列入自己的必读书单之中,而且他也为巴尔扎克的作品辩护:
人们常常指责他笔下的人物太过戏剧化,但是那些卓越不凡的人物怎能平庸地活在一个循规蹈矩的世界里呢?这就如同暴风雨需要高山和大海的映衬,才能彰显其壮丽。
不过刚开始毛姆还算正经,他写道:
「巴尔扎克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而浪漫主义源于对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者认为每天的生活乏味平凡,试图逃离现实世界,他们追求的是意外和冒险,渴望惊喜。」
但是很快他的刻薄劲儿又上来了。
他诚挚但又十分傲慢,他嗜酒如命但是又极端沉迷于写作;在情感方面,他又表现得非常理智,追求现实但又不失浪漫,信赖他人又懂得戒备,他的一切行为让人觉得他既简单又复杂。
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他因为懒散而被辞退了。
可以说他内心极力想成为一位作家,由此他用60法郎1年的价格租了一间阁楼,在里面放置了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以及一个可以充当烛台的空瓶子,并在二十岁的时候获得了自由。
第一部悲剧出来的时候,他带回家去给家人看,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剧作一文不值,而且被送到教授手上之后,教授的反馈是,这位作者可以做任何喜欢做的事情,除了写作。
可以说青年时代,巴尔扎克就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但是这没能让他意志消沉,反而让他更积极地写作,回到巴黎后的巴尔扎克想着,自己不能成为一名悲剧诗人,那就做一位小说家。
但是前期的巴尔扎克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在失败中他学习了一点经验,那就是抓住读者的激情,激情可能是卑微、琐碎或者不自然的,但如果足够强烈,也会带有一丝高贵。
后来母亲给了他巨款做生意,但是非常尴尬的是,生意同样失败了,他的公司倒闭,而巴尔扎克的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实在不成器,但是也不能不管,于是又给了他五万法郎还债。
巴尔扎克虚荣庸俗,由此债台高筑,纵使后来成名也是如此,而他的母亲也因为给儿女置办家产,经济上陷入窘境,不得不向儿子要钱,但是巴尔扎克却依旧没有动容。
毛姆最狠的地方就是描绘巴尔扎克的艳史,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巴尔扎克傍富婆的目的,他一生在不少富贵的女粉丝间游走,并为了对方的财色而不依不饶。
更绝的是毛姆最后评价巴尔扎克的一段话:
「从一开始他的目标就是过上奢华的生活,住进一栋漂亮的房子,拥有一群佣人、马车、几个情妇和一个富裕的太太,后来他实现了这个目标,我想巴尔扎克从不认为这个目标是庸俗的。」
接下来毛姆又谈及了几本作品,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毛姆说司汤达能敏锐地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且他最为欣赏的是人们做事的干劲。
毛姆尤其推崇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毛姆宁愿读普鲁斯特的作品直到心生厌倦,也不会为了取乐去读其他作家的书。虽然他也会绝对里面有些累赘的语句和篇章。
对于美国文学,毛姆没有过多赘述,只是提了《富兰克林自传》、霍桑的《红字》、《白鲸》以及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但是在这里他没有保留英国绅士的风度,直接批评了徒有虚表的艾米丽·狄金森。
「诗歌是文学的冠冕,我们有权利拒绝那些徒有虚表的点缀。美国会有真正伟大的诗人(事实上,我认为这样的人或许已经出现),他会让所有人明白,艾米丽·狄金森获得的溢美之词实在太多了。」
在众多美国文学作品中,他认为最具有本土风格的还是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毛姆认为这是一部适合在任何环境下阅读的集子。读者可以随意控制阅读的时间,读累了就合上书页,下次再翻开任何一页继续阅读。
他甚至认真地评价说惠特曼激发了美国文学的自我意识。
俄国文学
说到俄国文学,毛姆似乎也没有留出太多篇幅,只是提到了三个巨头,以及他们的作品,屠格涅夫《父与子》、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不过毛姆的重点「打击」对象还是托尔斯泰。而且他先来了一个先扬后抑的手法。
首先他引用了斯特拉霍夫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
「(这是)一幅人生的完整写照,一幅当时俄国的完整写照,一幅人类历史与奋斗的完整写照,一幅能够让人发现幸福与伟大、悲伤与耻辱的完整写照。这便是《战争与和平》。」
但是很快,毛姆的八卦猛料就来了。
托尔斯泰身为贵族,背景显赫,但是却因为外貌而担忧,他一心想要变帅,曾如此写道:
「我很清楚,我的长相并不出众,我曾一度感到非常绝望,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像我一样长着宽鼻子、厚嘴唇以及一双灰色小眼睛的人,是不会幸福的。我祈求上帝让奇迹降临,让我变得英俊,我宁愿付出自己当时以及未来所拥有的一切,只为换来一副英俊的容貌。」
而且,毛姆的猛料不断,他说托尔斯泰和其他年轻军官一样,沉迷赌博,同样也热衷性,甚至因此染过梅毒。
顺便他还黑了一波俄罗斯人。
他说:似乎性、打牌以及和吉普赛人狂欢是俄罗斯男人最为常见的取乐方式,虽然托尔斯泰这样做常常会悔恨、自责,但一有机会,这样的事情便又会在他的身上重演。
而且毛姆对他的性格缺陷一点也不留情面。
他引用屠格涅夫的话说:
「他从未见过比托尔斯泰拷问式的神情更令人不安的东西,再加上几句尖酸刻薄的言辞,一下就能激怒别人。他性格暴躁,反复无常,而且态度极其傲慢,甚至一旦发现有人批评自己就会不顾一切地与别人决斗。」
而且对于托尔斯泰一些迷惑行为,他也不放过,比如托尔斯泰一心想要解放农奴,但是之后他与一位农奴发生关系生下了私生子,最后的私生子还以农奴身份成为了他们家的马车夫。
这位世界文学巨匠为了防止自己的意志受到妻子干预而出逃,最终竟死在了火车站,并被世界各国记者争相报道。
可以说毛姆的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并非是他对于这些作者的评价,因为这类漫谈式的作品很容易诙谐睿智但流于表面。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在意毛姆的大胆和搞笑,比如这句:在英国文学史上,济慈的英年早逝与华兹华斯的长寿都可视为不幸。
可以说这种搞笑有那么一丝丝刻薄甚至残忍,但也正是这种典型的英国黑色幽默成就了毛姆。
喜欢阅读,记得把【文穴】加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