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拿盖碗不烫手——盖碗泡茶的完整操作
此心一片叶,瀹过只留香
茶
叶羽晴川·如茶工作室
盖碗可以说是现代人泡茶的一个神器。相比于用直身杯、便携式茶杯、搪瓷缸、保温杯等等泡茶来说,它在香气和滋味的呈现上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因为它获得比较容易,携带方便,所以也是很多爱茶人必备的茶器。
然而,用盖碗泡茶也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泡茶的水有些满就容易烫手。
如何做到可以优雅地泡茶而又不被烫到呢?是不是每一个泡茶人都要修炼出不怕烫的神功才可以?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泡茶,之所能修身养性,更多的是因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中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这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深度投入"。在这样的深度投入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除了泡茶一事之外,别无杂念,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纯净,在泡茶的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思虑。
专注的好处无需赘言,也唯有专注才能让我们进入到精深的境界中,也唯有进入精深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体会到最高的幸福,以及深度投入下带来极致自由和美。
泡茶,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专业的练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常我们会说"拿盖碗"。"拿"是没有细节的,它是一种直白的陈述,而我们在泡茶(创作)的时候,是要有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温度,有节奏,有轻重之区别是。
在品茶六要"手抚茶器"这一要中,"抚"是有温度的,有力量的,它饱含了作者和工具之间的强烈的,深入的情感链接。只有当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创作情感也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有了创作的时机和相应的条件,这时候,创作的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作品也就能因此而产生。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艺术家来说,创作工具其实就是自己身体的延伸,必须做到得心应手。所以,选择一件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也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选择趁手的盖碗,和我们手的大小密切相关。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人多的时候用大盖碗,人少的时候用小盖碗。"
其实,小盖碗不一定好用。用小盖碗通常不存在掌握上的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因为轻重的变化而带来一些操作上的轻微不适,这是完全有可能影响茶汤的。对于一个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状态,有着高要求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情况是应当尽可能避免的。
大盖碗往往不趁手。人多的时候选择大盖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减少了冲泡环节,似乎更简练,貌似我们有了更专业的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忽略了工具的趁手不趁手直接会影响作品的品质。"
那么究竟怎样选盖碗?
为了更利于注水时水流的平滑和流畅,盖碗的选择以圆底为佳,外沿不可过阔,过阔则不利于手的把握。碗高以5.5厘米以下为宜,过高则重心不稳,操作颇艰。总容量为150毫升到180毫升为宜。
盖碗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冷白、暖白均可。白色的背景在泡茶过程中更方便观察茶汤的变化,从而更能让我们对茶汤进行及时的调整(力度、方向)。
泡茶时,如何凝神静气于冲泡中而不被烫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动作--托。
托的字义是:用手掌承着东西。因为是承载,所以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捏的字义是: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夹的用力方向是横向的。
在使用环境中,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特别珍惜呵护的时候,就会用托,比如托起明天的太阳。而捏的使用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捏饺子”,十分的日常,缺少了精心呵护的含义。
在实际的茶叶冲泡中,托,可以避免手和盖碗的过度接触,同时因为托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会过当,所以,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全程都会轻松。故而当我们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托”的这一动作时,泡好茶同时不被烫,也就不会是偶然事件了。
托的动作怎么做?请看如下动作分解:
1、身体坐正;
2、手臂带动手肘下沉,食指的向中指的一侧轻轻搭于盖钮上;
3、拇指和中指从盖碗沿的下侧向上托住碗沿;
4、手肘向上,带动手肘、手腕,然后盖碗离开台面;
5、向公道杯方向行进,到达公道杯上空,转动手腕,倾斜盖碗,直至茶汤出尽;
6、手肘下沉,带动手肘、手腕上升、最后盖碗下沉至碗托上方;
7、盖碗稍稍向前方倾斜,碗足一侧轻轻和碗托的凹处一侧接触实了之后,整个盖碗完全平稳地坐在碗托之上;
8、手轻轻离开盖碗。
完成这八个步骤,整个盖碗的操作就算是完整结束。
托盖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 避免被烫;
2、 省力;
3、 优雅;
4、 茶汤之美得到完美呈现;
5、 和器物建立柔软的链接,修养自己呵护之心。
茶友正在阅读
微信名:一如茶香
—————————
浅析·深读·体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