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17 学会从巨婴变为真正的人,读《巨婴国》有感
《巨婴国》是我读的武志红老师的第三本书,一直感觉他的书从心理和哲学来说浅显易懂,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探究自己,学会补偿缺失和控制泛滥的情感。
书中的总体框架是讲述: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这里的“婴儿”具体指的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在这个时期下的婴儿正处于“共生”心理,即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在这本书中,详细解释了“共生”的具体特征和由此引申出来的中国人大部分人的现状。
-01-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到处找妈
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缺乏母爱,那么长大后,他就会处于到处找妈的状态,用以治疗生命最早期的伤痛。譬如在爱情中,体现为两个人轮流扮演巨婴和全能妈的角色,以此寻求和建立婴儿时期的妈妈和孩子共生的状态。
经典的爱情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1=1,则我们是一个人(就好比婴儿觉得和妈妈是融为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阶段:1+1=0,则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由于分离和个性化,产生憎恨彼此的心理,这是重要的磨合阶段)
第三阶段:1+1=2,则我是我,你是你,我们还是在一起(独立的灵魂,做各自真实的自己)
由此我对爱情的理解又进了一步。想起曾经在网络中看到的一句话:“聚时一团火,散时两颗星”,大概是爱情中最美好的状态。
-02- 中国式人际关系:当婴儿照顾,当神来崇拜
多数国人心里都有个皇帝梦: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级别的崇拜。这样的人在达官贵人中比比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主义,都是早期婴儿全能自恋的展现,即我是世界,世界是我,世界皆为我所用。而“全能自恋”是指对自己,对别人就演变成“绝对禁止”,相互呼应。
“全能自恋”的一个案例就是“卓越强迫症”,这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随处可见。如今的我们仍然在应试教育中不可自拔。
而由“全能自恋”又会引发出三个极端,即“自恋暴怒”、“彻底无助”、“被害妄想”,比如社会上随处可见的“路怒症”等一些恶性新闻。
-03- 中国式好人:讨好你,是因为你存在而我不存在
这样的好人又被称为“拖累症患者”,他们拼命的对别人好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一般伴随深深的自卑和恐惧。引发的原因有三种:① 3岁前妈妈时常不在身边,或者经常被妈妈忽视;② 1岁半后,妈妈和其他大人要求其听话,吞没了其独立成长的个性;③ 3岁以后恋父恋母情结没有被正确处理,导致性羞耻感的产生。
好人的几大体现:
1. 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
2. 过度付出和讨好的伴侣
3. 怕麻烦别人的人
4. 太乖和太懂事的孩子
作者指出在小孩教育上,如何避免产出中国式好人,对身为母亲的人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在孩子1岁给予无条件的爱,特别是给予亲密和互动,让孩子体会到母爱
2. 孩子有能力探索外部世界时,让孩子独立和选择的自由,不要一味替孩子选择和让孩子听话
3. 父母要深刻的学习,要懂得尊重孩子活力和性能量的流露和表达
-04- 中国式孝顺:孝道是人性的逆袭
中国人常讲孝顺孝顺,孝顺其实是要让孩子顺着老人的意思。而在孩子的最初时光,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真正顺从孩子的意思呢?
书中这一篇章对于“孝顺”的观点论述,让我想起了最近在新闻上频频出现的林妙可。9年前,长相甜美讨喜的林妙可,在她整个孩童时代,却表现出大人般的成熟。她很清楚大人喜欢看什么样的孩子,喜欢听什么样的答案,而她也尽力表现出大人所期待的那样。在本该天真烂漫不懂世事的年龄,却早熟得失去了自己,听候父母的安排,迎合父母的需求,满足父母的情绪,这样的“孝顺”有何意义?
林妙可就像书中指出的“假自我”,假自我的核心是恐惧,恐惧父母离开自己,恐惧孤独。而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顺父母意,脱离自我。
不得不说,这一章节推翻了大众眼中对孝顺的见解。特别值得一读。
-05- 从巨婴变为真正的人:人性自身即是答案
引用书上的一句话:“你的人生意义,在于你如何选择,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选择,人生才有自由。”
从巨婴变成真正的人,关键是从假自我到真自我的过程。“我们必须勇敢,拿出真实的自我,去投入到关系中,我们也必须有耐心,给对方自由,信任对方的自发反应。”对方,包括爱人、父母和朋友。拥抱自己的本性,探究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因为,真正的自己胜过一个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