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自有时,人生忧患识字始
公司门口的紫茉莉开花了,一片繁盛的景象。去年开过,从初夏一直开到深秋,从开花起,枝头上就总是长满花苞。有人说它叫洗澡花,理由是每天傍晚,人们晚饭后洗澡时此花就盛开,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花瓣开始收缩到花心里,花朵就走完了美丽绚烂的历程。我不常洗澡,洗的时候也是深夜,所以竟没有感受。“从前时光生生慢,斜阳余晖显悠扬”。也许我该学学它,按时令、节气慢慢过,该开时繁盛,该收时隐忍,这样花期可以更长,不必非要四十才一枝花。
昨天高考成绩出来后,大学班里的微信群就炸开了锅,两位同学的孩子高考成绩出来了,都不错,分别超过本一省控线几十分。烦恼随之而来,到底选择哪个大学、哪个专业、哪些地方呢?我们当年上大学没有这些烦恼,一是有大学上就行,社科系可以,思想政治教育也行;二是班主任老师推荐,再看看班里其他同学怎么填的,尽量不要重了就行了。一直欢天喜地,直到大学找不到工作。现在信息交流太方便,现在又是亲同学亲儿子、女儿的事情,必须真心诚意、掏心扒肝的提供意见和建议,一定要把二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和盘端出。最终形成三大门派:地域派,主张非北上广深广杭宁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去,理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孔雀东南飞,马太效应秀;大学派,主张非985、211等名校不去,理由是用人单位很看重,特别看重第一学历,“本科生圈子稳定过研究生圈子,以金融业为例北清人复交的圈子几乎垄断了优质资源,他们的事业成功率就会大很多”;专业派,主张好专业决定好职业,好职业决定好未来。随着讨论的深入,三大派的讨论的重点又转到了选择的顺序,有的说是学校→专业→地域,有的说是专业→学校→地域。甚至搬出了微博红人金融八卦女的微博做佐证:学好几个专业,至于学校啊专业啊排名啊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大家拼命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就是了,20年后你会来感谢我的。
德高望重的罗博士也认为,大家都往一线城市赶,都往英美奔,这是潮流和趋势,随大流的风险是最小的。往落后地区去,不能说不对,但风险大很多。接着罗博士结合自身奋斗经验进一步阐明:年轻人,追求安逸,就留在内陆;要想发展,就得中流击水,到一线城市搏击。中国城市人囗分布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类似纽约东京,北上会成为5000万规模,广深会成为3000万规模的超大城市集群。你看东北和西北,年轻人上大学都不愿意考虑,何况是去工作,定居? 如果让我再说远一点,大部份文科类学生工作五年以后,学校,专业的标签将消失殆尽,孩子的责任心,自制力(管控自己,吃苦,坚持及对抗舒适度的能力)和情商(情绪控制力)最关键。
讲的真好,我都同意。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要不要听听孩子的意见?认真的和孩子聊一次,引导和帮助他先从自己分析起?记得TED一位专家分享时讲过,人生的意义在于弄清楚5个问题:我是谁?做什么?为谁做?他们要什么?改变了什么?。先以阿里巴巴马云为例,我是谁?(比如马云)做什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谁做?(中小企业主)他们要什么?(买的方便卖的容易)改变了什么?(人民群众更方便,有人赚了钱,有人关了门)。再以苹果乔布斯为例,我是谁?(乔布斯)做什么?(改变世界)为谁做?(爱好美好或潜在爱好美好的人)他们要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改变了什么?(改变游戏规则,建立苹果帝国,智能手机,智能生活)。东南文化呢?我是谁?(东南文化)做什么?(用数字技术,实现文化创意集成,用科技,做文化的事)为谁做?(生活+,创意+,艺术家+)他们要什么?(包装营销推广)改变了什么?(创意让生活更美好)。如此,东南文化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到准大学生,在他晕天黑地的应付完考试,立即就有清晰判断如何填志愿也不现实。那就按这个程序,一一搞清楚。我是谁?(个人测试,性格、兴趣爱好等)做什么?(小时候的理想呢?科学家、当官、发财?)为谁做?(这个职业的服务对象)他们要什么?(他们的需求?)改变了什么?(我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国家、世界、地球、宇宙变得美好了一些?)。有了方法,选择就容易多了。第一步,要从找到我开始。
人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自己,很多人是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是谁很重要,没有自己,这花花世界与你何干?找到自己,就有了根,有了信仰,有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然不惧高考、不惧人生,有专业、有职业、有事业。紫茉莉没有日落而开,日出而闭,也许开不了这么长久。有了自己独特个性,找到自己开花的方法,它就叫紫茉莉啦。东南文化慢慢悟出点自己的路子,我自己还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