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家族 | 北宋“第一流”的范仲淹,他的家族为何能绵延八百年之久?

提到范仲淹,我们最熟悉莫过于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能被后人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凭的可不止他的文墨。

作为文臣,他诗词文无一不通,留下诸多名篇,千古传颂;

作为武将,他亲临西北边境,采取措施巩固边防,抵御外敌入侵,

名副其实“文武双全的千古第一名相”

长子范纯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

次子范纯仁,官至北宋宰相;

三字范纯礼,担任过礼部侍郎;

四子范纯粹,成为了户部侍郎。

更让后世仰止的是范仲淹家族已经传承八百年之久,为后世家族留下了宝贵的传承之“方”。

自立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很多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家族而言,教育子孙学会自立,则是家族延续的根本。

范仲淹少年时因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他每天熬制两升小米粥,等到第二日凝固后用刀分成四块,就着些腌菜,早晚各吃两块。

成年后进入应天书院读书,一位挚友见他整日清粥小菜十分心疼,就让家里人每日多做一份饭,准备带给范仲淹。

但他却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宁愿在生活上苦着自己,也要坚持精神上的“倔强之气”。

范仲淹的孙子少时在城外读书,每天都往返步行四十里路上学,热了就用破扇子随意挡挡太阳,没人知道这位清苦学生的父亲在京城做大官。

独立之精神”,不仅是范仲淹扭转自己命运的关键,也是他为家族后辈塑造的立命风骨,成为了范氏家族传承不绝的根基

读书

     “ 勤读圣贤书”

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更是一个家族走向兴盛的不竭动力。

范仲淹寄居佛寺读书的时候,常把寺内藏书借出来,然后独自一人呆在山洞通宵达旦的看书,就这样坚持三年,他终于读完了寺院里的藏书。

后来,26岁的范仲淹苦读及第,此后虽有波折,但是官运还算不错,从主政一方,到官至副宰相,不过短短28年时间。

范仲淹不仅自己靠着读书改变了命运,他也严格要求家人勤学苦读。在家书中曾写道:

要督促孩子们发奋学习,每天必令其钻研功课,苦读苦练,决不能让他们得过且过,混天度日。

要让他们了解,只有学有所成,才能入仕做官,有所成就。

在《训子弟语》中,范仲淹也着重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

也正是在读书家训的影响下,范氏子孙无一不在学业上奋发上进,名臣良相更是辈出,成为世间美谈。

行善 

     “成家种善根”

在范氏家族绵延的千百年间,也有很多大宗族,但始终不及范家长盛,逐渐泯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其中的缘由,或许是他们缺少了那颗根植在范氏家族灵魂中的“行善”之心

范仲淹被贬故乡的时候曾买下一块地,准备用来盖一所住宅。风水先生告诉他,说这是一块宝地,能出公侯卿相。

听完此话,范仲淹改变原本打算建住宅的想法,转而在这里建起了学堂,延请名师讲学,让更多的人可以在这绝佳之地学习。

1050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范仲淹宣布捐出他一生的全部积蓄,在苏州购置了1000多亩良田建立义庄。

选用族中贤能的人掌管财物及资金的调配,救济贫困及亲族的人,给所有族人提供了一个保底的生存条件和基本的婚嫁体面。

一直到清雍正年间,范氏后人还在不断的向范氏义庄注入资产,形成了一条横跨数百年的慈善事业。

一个人,认认真真将兼济天下放入胸怀

所以性格坚毅,不废于一朝一夕

所以眼界开阔,不在乎一己之私

一个家族,认认真真将善念种入灵魂

所以根基纯正,不受熏染,能传承百年之久

所以利益四方,不谋私利,被社会所承载

范仲淹/  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0)

相关推荐

  • 范仲淹丨未列唐宋八大家之列,为何却被朱熹誉为“第一流人物”

    许多人都喜欢李清照的巜一剪梅>,尤其末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许多人都喜欢王实甫的<西厢记>,尤其这几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 (13)沾化范氏家族:始迁祖是范仲淹第十一世孙

    根据沾化范氏族谱的记载,沾化范氏系范仲淹次子范纯仁支系的一个分支. 范仲淹十一世孙范好礼为始迁祖,其妻罗氏"称土"定居钩盘河之阳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流落在河北玉田一带的范仲淹第十 ...

  • 范仲淹是励志人物,范氏家族能800年兴盛不衰,奥秘都在这8个字中

    从古至今,范仲淹就是励志人物的代表:在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良将,在朝廷又为贤相.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尊其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

  • 走进游埠镇坭桥村:连畈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走进游埠镇坭桥村:连畈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坭桥村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政府驻地西1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坭桥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三江平原,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8亩,山地575亩.下辖 ...

  • 走进游埠镇范院坞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走进游埠镇范院坞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范院坞村位于游埠镇的北面,据游埠镇5公里,东临游埠溪,南连本镇倪家村,西靠七里坪农场,北接水亭畲族乡下方泉村.村民委员会驻地范院坞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系畲族聚居 ...

  • 范氏家族资料

    第一章 姓氏起源 第二章 始祖 第三章 迁徒分布 第四章 郡望堂号 第五章 世系 第六章 宗祠通用联 第七章 古代名人

  • 【首都国学】4月3日19时第10期家风公益大课堂——《范氏家训百字铭》及范仲淹家教故事

    家风传习  共读共学免费参与  共建共享项目说明      本项目缘由***.果雪儿国学教育线上平台联合推出"家风家教传习公益大讲堂"项目,面向家长群体,促进新时代家庭教育更好传承 ...

  •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范仲淹后裔 上范村.下范村范氏为里范村范氏迁入,均为范仲淹后裔.厚范鸿范氏始祖范仲淹.兰溪"龙门范氏"."虎丘大学士,龙门宰相家",说的是北 ...

  • 范氏家族简介

    范姓,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迁之杜邑(陜西西安 ...

  • 范氏家族支系迁徙考略

    2001年2月,陕西省旬阳县尖山乡发现了一部以范仲淹家族为主线的范氏家谱及范仲淹塑像.这是继辽宁省灯塔市柳合子镇发现手写本<由宋入清范氏家乘>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谱为高平堂<范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