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1979
我的大学1979
一
1979年2月19日,我从家里出发到黄田畈车站上车,到浙师院金华分校东阳教学点报到,学校地址在现城东街道冯家楼附近的五七大学内。一路来时,春风浩荡,心情激动,汽车到了东阳汽车站,需要转车,学校在汽车站出口处设立接待站,墙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浙师院金华分校东阳教学点报到接待处”,接待处的同志热忱地接待了我,我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的感觉。但我的心早已飞向了我的学校,巴不得早一分钟到学校了。在我的头脑印象中,大学的校园应该是宽阔的马路,两边是绿树成荫,高楼一座连着一座,望不到头,大道上有汽车、自行车穿梭来往,人行道上有夹着书本走路的人,学生们文质彬彬,偶尔有教师、教授夹在中间走过。
下午,我乘公共汽车到了浙师院金华分校东阳教学点——这就是我的大学了。
我到校后,不觉一愣,这哪里是大学呀!这分明是一个农场,黄土遍山岗,周围也没有围墙,还有许多残坟,有一片不大的松林,路上天真的幻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此地原是东阳县五七大学所在,占地260亩,尽是黄土山坡。但山坡起伏不大,长满了小松树。一下雨,那黄金泥特粘鞋和脚,只要你走上一段路,鞋底就会粘上一层厚土,裤管上也会擦上黄金泥。
学校的大门口朝北,面临东嵊公路,从校大门口往里走,有条笔直的黄土大道把学校分成东西两部分,这条道路一直通到最南边的男生宿舍,约有2华里长。进了校大门口,有个缓山坡,翻上山坡,大道的北面篮球场。球场往南,有一幢教学楼,我们的教室就在这里,教室的西边是一大片松林。球场的东面是未曾开垦的黄土地,再往前走一段路,有个波光粼粼的水库,春水荡漾,水库边上用水泥浇了埠头,可供人洗涤。教学楼的东面是一幢正在建筑的食堂,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全部完工,部分附属工程还在进行中。食堂的西面,教学楼的南面是教师的办公室和教师宿舍。食堂和工宿舍之间又是一道缓坡,走上坡去,前面才可以看见男生的宿舍。大道其实就是坡梁整理出来的,大道东是黄土下坡地,有一些稀疏的小松树和小灌木,大道西边是一片较平坦的黄土地,长着小松林,也种着一些庄稼。
我们男生的寝室在学校最南面的一排平房里。从大门口进去,一间房和一间房都相通的,中间是通道,通道两边是木床,每边都相对摆着两层木床,从大门口进去,站在通道上看,像个纵深的地道一般。我们中文班住在东边最里面,我睡在北面靠墙的上铺上。
这房子早先是养猪场,经过一番改建,就成了我们的宿舍,但养猪场的模样还是基本没变,于是同学们便自嘲说:“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宿舍的东面是水库,一条小水沟引出水库的水来,我们平时洗脸、洗刷就从那里取水。
教学点有中文、数学、物理3个班,我们中文班55人。我班最年长的是浦江人郑志法,1947年7月生;最年轻的是兰溪人叶勇挺,1963年12月生,年龄差距达17岁。班里的王九成和王超,原为师生,今成了同班同学。
教室和高中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在教室的后面靠窗的角落里放了一架45英寸的“金星牌”电视机,这对我来说是有些新鲜的,因为那时候电视机还不是太多,附近的村庄里的人都要上我们学校来看电视。
晚上,我们全体同学都集中在灯光明亮的教室里,班主任颜海水老师向我们全班学生作了讲话。他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和经历,要求同学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学习,要发扬抗大精神,勤俭苦学。还说了艰苦的环境里能锻炼人的意志。要学习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要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学习,在这一片穷山沟的黄土山岗里飞出金凤凰来。
【欢迎在文末点赞或在写留言处写留言交流,欢迎转发 】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赞赏。